正文

《王陽明:人生即修行》選擇太多,彎路也越走越多(4)

王陽明:人生即修行 作者:鶴闌珊


當下流行的男女“速配”也印證了上面的實驗結(jié)果:如果每位實驗對象有五分鐘的時間和一位設定好的潛在約會對象見面,然后再換下一位。那么,見六位對象比見十五位對象更容易促成配對。在今天的大都市,之所以每個人在男女情感上都感到孤單,是因為不論你身邊的女人有多么不可思議,總會有另一些迷人的潛在伴侶在大街上與你擦肩而過,你總在懷疑身邊的她是不是最佳人選。這或許就是很多人不想早結(jié)婚的原因,也是很多人“閃婚”后“閃離”的原因。

再回到辣椒醬實驗上來,我們?yōu)槭裁丛谶^剩選擇面前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目標不明晰、心智不成熟、意志不堅定,是我們在選擇面前束手無策的根本原因。心理學家解釋說:選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對選擇者有幾個硬性要求:第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第二,了解是什么讓你的選擇與眾不同;第三,能在不同選擇間權衡利弊。讓大腦這樣處理五種選擇是可能的,而讓大腦處理二十種選擇就有些艱難了?;蛟S正因此,我們才傾向于踱回到麻木的狀態(tài)來避開選擇。

孔子周游列國銷售自己的政治主張,對他的失敗有一種另類的解釋,不是他的學說不符合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而是他可選擇的國家太多。這讓他在某國失敗后就不會繼續(xù)堅持下去,而轉(zhuǎn)向另一個國家。處處用力,則處處不能用盡全力。秦朝末年,項羽與秦朝的主力在巨鹿決戰(zhàn),項羽以微弱的兵力完勝。勝利的主要原因是他破釜沉舟,把兩個選擇變成了一個選擇:沒有后路,只有死戰(zhàn)。和孔子一樣,和項羽不一樣,王陽明的選擇太多,他在諸多選擇中上躥下跳,跳去跳來。越是內(nèi)心使命感強烈的人,越是喜歡嘗試不同的選擇,此起彼伏,此顯彼張。但歸根結(jié)底,這樣的人跟那幅挖井的漫畫一樣,井挖了很多也沒有見著水,其實有的井只需要再挖一下,就能見到水,可惜全都放棄了。

臺灣著名音樂人羅大佑在一次訪談節(jié)目中說的話,恰好可以為“過剩選擇”的缺陷作個注腳:“人生不要有太多選擇。我是在醫(yī)生和音樂之間選擇了音樂,當時是二選一,如果說有更多的選擇,我不知道會選擇什么?!?/p>

如果有人告訴王陽明:你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把儒家和朱熹這兩座大山爆破。王陽明創(chuàng)建心學的過程會不會提前?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有一點可以預料:憑王陽明的聰慧,他必然會在儒學上更早地做出大發(fā)現(xiàn)和大成就。

喜歡冒險的“驢友”都知道,在深山老林里迷路后,如果有三條路看上去像是下山的路,那很多時候會走錯,這個時候,驢友最希望的是,只有一條下山的路!

談到驢友,就想到了驢。據(jù)說,有好事之徒把三堆草放到了一頭饑餓的驢面前,三堆草間距很大,還據(jù)說那頭驢在三堆草之間來回奔跑,因為它不知道到底該吃哪堆草,到最后被活活餓死了。這顯然低估了那頭驢的智商,據(jù)我估計,這頭驢不是餓死的,而是在每堆草上都吃一點兒,還沒等塞滿牙縫,就跑去另一堆,而活活累死的。

王陽明就一直在三條甚至是四條路上疲于奔命,他比那頭驢幸運,仍然活著,只是走了太多的彎路。但是,王陽明看遍了每條路上的風景,這些風景為他后來創(chuàng)建心學提供了豐厚的思想源泉,這可能就是辯證法上所說的“有得必有失”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