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狄仁杰真相》模范消防員(3)

狄仁杰真相 作者:于賡哲


面對高宗撤軍的命令,他拿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勇氣,對全軍演講:

且人臣進思盡忠,有死無貳,公家之利,知無不為。主上欲吞滅高麗,先誅百濟,留兵鎮(zhèn)守,制其心腹。雖妖孽充斥,而備預甚嚴,宜礪戈秣馬,擊其不意,彼既無備,何攻不克?戰(zhàn)而有勝,士卒自安。然后分兵據(jù)險,開張形勢,飛表聞上,更請兵船。朝廷知其有成,必當出師命將,聲援才接,兇逆自殲。非直不棄成功,實亦永清海外。今平壤之軍既回,熊津又拔,則百濟余燼,不日更興,高麗逋藪,何時可滅?且今以一城之地,居賊中心,如其失腳,即為亡虜。拔入新羅,又是坐客,脫不如意,悔不可追?!ㄒ藞允赜^變,乘便取之,不可動也。④

意思是現(xiàn)在撤軍前功盡棄,不僅高麗難滅,百濟死灰復燃,連我們自己能否安全撤回國也是個問題,面對困難,我們要知難而上,用“成功”來說服皇上,讓他繼續(xù)派出援軍。全軍被他感動,決心留在百濟繼續(xù)作戰(zhàn)。

事實證明,劉仁軌還真是個帥才。在白江口戰(zhàn)役中利用敵人的驕狂,兵分兩翼誘敵深入,借助江口地形以少勝多,經(jīng)過艱苦的戰(zhàn)斗終于大敗日本、百濟聯(lián)軍,四戰(zhàn)四捷,日軍戰(zhàn)艦四百余艘被唐軍縱火焚毀,濃煙遮天蔽日,日軍主將陣亡,士兵傷亡十分慘重,據(jù)說海水都變成了紅色。這是歷史上有記載的中日第一次戰(zhàn)爭,中方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日軍狼狽逃離朝鮮半島,舉國上下惶惶不可終日,以為劉仁軌一定會來報復攻打日本本土,于是在對馬島、壹岐島、筑紫國等地緊急構筑大批城防和烽火臺。不過劉仁軌還真沒那個閑心去日本泡溫泉。此戰(zhàn)后百濟徹底滅亡,從而為后來消滅高麗打下了一個雄厚的基礎。所以說,劉仁軌絕對是個很有才干的人,對國家有大貢獻,后來官拜宰相。

可是這人毛病也不小,首先他比較滑頭,前面告貪官那件事,也能體現(xiàn)他的這個特點,自己不出頭,想把狄仁杰當槍使。其次這個人人際關系差,比如他和親弟弟都搞不到一起去。他當官,他弟弟劉仁相在家務農(nóng),兩人關系勢同水火,有人勸他弟弟求哥哥照顧一下,免除徭役負擔什么的,當時五品以上官員的親屬有這個特權,但是他弟弟不干,說了這么一句話:“我不愿意在狗尾巴底下乘涼!”你看看這關系處的。劉仁軌在朝里對頭也多,其中有一個就是宰相李敬玄(唐朝是多宰相制,目的是避免宰相權力坐大),聽說吐蕃進犯,劉仁軌在皇帝面前推薦李敬玄帶兵打仗,這是使壞,是想讓李敬玄丟人,可是這也是損害國家利益啊,打仗是鬧著玩的事情嗎?無奈唐高宗這人很信任劉仁軌,真的委派李敬玄,李敬玄趕緊說:“臣是文臣,不會打仗。”高宗說:“劉仁軌推薦你,你就去,他就是要朕去,朕也得去!”李敬玄沒辦法,率領著18萬大軍上了青藏高原。

一上高原,唐軍和吐蕃在青海湖附近打起來了。李敬玄果真不是個打仗的材料,前鋒剛剛有一點挫敗,他就嚇得撤軍,吐蕃軍隊在后面緊追不舍。眼看著唐軍要全軍覆沒了,幸虧有將領挺身而出,召集500人的敢死隊夜襲吐蕃。黑暗之中吐蕃人一時間也不知道唐軍有多少人,陷入混亂,這樣唐軍大部隊才得以逃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