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書解人》對李商隱及其詩作的一些理解(3)

讀書解人 作者:王蒙


感遇詩其實既是政治詩也是抒情詩。如《安定城樓》:“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州。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 雛竟未休?!笔拙溲愿?,二句言遠,雖平平未見佳妙卻也流露了一種失意的空曠寂寞,時髦一點講,叫做“失落感”。賈生王粲句抒寫不得志的郁郁,即使不太詳細這二典的原委,仍然可以從“虛垂涕”與“更遠游”中感到那恓恓惶惶、無依無托的苦況。古人懷才不遇的太多了,詩里寫懷才不遇的也太多了,這兩句雖對仗工整,讀之上口,仍然很難打動誰。頸聯(lián)“永憶江湖”“欲回天地”,其實是無可奈何的頹唐中的自我排遣和解脫。這樣的心情也相當傳統(tǒng),起碼從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那里就可以找到先例,不同的是范蠡功成名就之時急流勇退,飄然攜美女西施而去,而李商隱則不但沒有“大夫”過,甚至政治上還沒發(fā)芽就被“剪去”了“凌云一寸心”,又沒有西施可攜帶,于是抱怨旁人是“鴟鳥”,而以“ 雛”自況。這里也有悖論:既然對“腐鼠”輕蔑厭惡,既然“永憶江湖”而且“欲回天地”,那么又何必興賈誼王粲之嘆?既然有賈誼王粲之思,又如何能將相位、將功名利祿視為糞土、視若“腐鼠”?試看義山在《漫成五章》之三中,慨嘆道:“借問琴書終一世,何如旗蓋仰三分?!边@種進取意向又如何能與歸江湖的淡泊灑脫統(tǒng)一起來呢?如何與鴟鳥劃清界限呢?或說李商隱之追求功名與那些蠅營狗茍之輩不可同日而語,他是為了蒼生,為了社稷,而那些家伙是為了私利。這種動機上的崇高與卑下的區(qū)分并不像江湖與朝廷的區(qū)分那樣明白啊。我們的詩人李商隱既要清高又不能心平氣順地甘于寂寞;既要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又不能與包括賈誼王粲也包括腐鼠鴟鳥在內(nèi)的權(quán)力的占有者與角逐者認同,既要“凌云”又要“入扁舟”,真難??!也許,這首詩的魅力恰恰在于它對這種兩難的心態(tài)的傳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