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人生哲學》人生的“第一智慧”與“第一本源”(2)

我的人生哲學 作者:王蒙


第四,學習是永遠沒有完結(jié)之日的,一切學習一切教益,都有自己的時間、地點、課題的針對性具體性生命力與局限性。一切知識與判斷,都不是永遠的與無條件的。人的一切經(jīng)歷,一方面是真實的與清晰的——我并不主張人生如夢——因此是可以確定地把握的;另一方面卻又是一時一地一事的,它未必能夠代表一切時一切地一切事,而且它是或快或慢正在成為過去成為往事的。人不可能在兩次之中踏入到同一股水流中去。就是說,你永遠會面臨新問題,永遠不會有百分之百的現(xiàn)成答案。你的判斷與知識都是由于其具體性而獲得了生命力的,卻也是由于其具體性而并非長命百歲、一勞永逸。當代西哲主張科學的特點在于它是可以被證偽的,而不在于它是被證實的。這個見解確實很高明。因為一切科學法則,都是通過多次實驗、測試,即用歸納法概括出來的,而即使是一百萬次的實驗與測試都得到了同樣的結(jié)果,從理論上說,也并不能排除在第一百萬零一次實驗或測試中發(fā)現(xiàn)新的情況新的數(shù)據(jù)即證偽原來的結(jié)論的可能性。這正是科學的特質(zhì)。而例如一些神學命題,則是既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的,所以不屬于科學范疇。這樣一個思路,可以啟發(fā)我們?nèi)ンw認科學與真理的一個特點、一個品格:尋找與正視已有的一切的不足,尋求對已有的結(jié)論的突破,致力于自我批評方能自我完善,永遠處于學習的過程中,而絕對不認為真理可以夠用可以終結(jié)。這將大大開拓我們的視野,突破我們的自滿自足與抱殘守缺,引導我們進入一個求學求知的新境界。

最后,學習是涵蓋一切的。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學習即性格,性格的自我認知發(fā)揚發(fā)揮與自我控制自我完善都是學習。學習即成就,成就即學習,使學到的東西化為成就至少是幫助成就的取得,本身就是一個極好的學習或曰實習,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并認識仍然存在的不足,以取得下一個更大的成就,當然更是學習。失誤后的反省,反省后的彌補的努力,暫時難以彌補狀況下的善于等待,最最惡劣情況下的從容鎮(zhèn)定,寵辱無驚,這種學習是博士后的研究也未必能夠達到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