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馬人的故事9:賢君的世紀》圖拉真大橋(2)

羅馬人的故事9:賢君的世紀 作者:(日)鹽野七生


按照羅馬公共設施建造的慣例,建這樣的工程,會在所用石材的表面刻上參與施工的軍團和大隊的名稱。從圖拉真大橋存留下來的極少遺跡中,可以確定第二西斯帕尼亞軍團和第三布列塔尼亞軍團,以及第一克里特軍團的各個大隊都參與了該橋梁的施工建設。用大隊稱呼的部隊是由行省出身的士兵構成的輔助部隊。當然,這些大隊也都參加了第一次達契亞戰(zhàn)爭。因為圖拉真為了建這座橋,在與達契亞達成和談協(xié)議后,并沒有讓士兵們馬上回原來各自的駐地。

無論是圖拉真記功柱上的浮雕,還是銅幣上的圖案,都顯示出圖拉真大橋有上下兩層。很可能下層用于裝載有沉重武器及糧食的貨車,并用于通常以三列縱隊行軍的重裝步兵通行,上層用于負責警戒的士兵和老百姓通行。羅馬帝國不禁止百姓過境交流,他們甚至鼓勵內(nèi)外往來的交流。因為和平時期人與物的交流越頻繁,越容易降低生活在國境外蠻族的掠奪欲望。羅馬人把掠奪欲望的消退叫做文明化。

圖拉真大橋是羅馬時代規(guī)模最大的一項建筑工程。但是,根據(jù)100年后的卡西烏斯·狄奧的描述,“因為痛恨這座橋被蠻族利用,哈德良皇帝下令,橋的木結構部分被解體”。當然橋本身并沒有因此失去它的用途,因為有記錄說,后來這座橋得到了維修加固。但是,到了帝國末期蠻族入侵愈演愈烈的時候,木結構部分遭到徹底破壞。作為一座橋,它完全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6世紀前后開始,每個世紀總會有一兩個人對此橋表現(xiàn)出特別的興趣。到了17世紀,終于有人畫出了圖紙,盡管只是石結構的橋墩部分。到了19世紀中葉,第一本研究該橋梁的正式書籍出版。然而,到了那個世紀末期,奧匈帝國為了方便大型船只在多瑙河上航行,對破損已經(jīng)非常嚴重卻依然矗立在河中的橋墩實施了爆破,自此圖拉真大橋徹底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F(xiàn)在,我們只能通過研究者們掌握的橋體復原圖和位于羅馬博覽會新城的羅馬文明博物館里的模型來想象它作為橋梁發(fā)揮作用的那個時代的情形。

讓我們回到1900年前的古代吧??吹搅_馬堂而皇之地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建造如此規(guī)模的大橋,而且只用了一年多一點的超短時間完成,達契亞國王德凱巴魯斯又是怎么想的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