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子里除了花,便是樹。最惹人注目的是幾株高大的槐樹,它們能給人平和踏實的感覺。每年從仲春到深秋,槐樹給庭院投下濃濃的陰涼,帶給麥子和母親無法言說的寧靜和依托。
母親不上班時,如果天氣好她會坐在院子里的樹陰下看書。母親是縣文化館的管理員,能便利地將圖書借回家閱讀,家里的三屜桌上總是放著一摞圖書,封面上蓋了文化館公章的《茶花女》、《呼嘯山莊》、《基督山伯爵》,還有《家》、《金鎖記》、《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等等。剛開始識字的麥子偶爾也有模有樣地坐在母親身邊看書,但她看不懂那些大部頭,她只看連環(huán)畫,是母親買的或借的。那時麥子看得最多的是《西游記》改編的連環(huán)畫,如《齊天大圣》,《三打白骨精》。
麥子有時也到院子外面玩。她繞過籬笆,來到院子后面的小巷,有幾個小孩子在跳猴皮筋、丟沙包或跳格子,她很生硬地加入到他們的行列。這種生硬的加入不能使麥子與其他的孩子融洽相處,比如其他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要耍無賴,麥子不僅不會耍無賴,而且還見不得別人耍無賴,爭執(zhí)總是無可避免地發(fā)生。那些孩子你一句我一句學著街上的婦女罵架,罵人的話都是當時的流行語。麥子不會罵人,不知該如何還擊他們,對他們扔給她的流行語便顯得無動于衷。而這種無動于衷在罵人的孩子看來,是她對他們的藐視和不服氣,這無疑進一步激怒了他們,他們要想出毒辣的招數(shù)來懲治麥子,懲治那種與生俱來的不愿與他們?yōu)槲榈拿暌暫筒环?。過了好一會兒,年紀稍長的孩子突然想起一件事,對周圍的孩子耳語一番,然后朝麥子吐吐沫:“呸,呸,你是個沒人要的野孩子!”
“你是個沒有人要的野孩子!”所有的孩子都幸災樂禍地重復這句話。此時的麥子不能再無動于衷了,她哭泣著離開他們。
幼小的麥子明白,當“野孩子”是一件很壞的事,具體說,野孩子成了不知父親是誰的私生子的代名詞。麥子從來沒有見過父親,卻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沒有父親,為什么成了“野孩子”。然而,她不敢將與人吵架的事告訴母親,只好把疑問放下,小小的心兒卻對從未見過的父親思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