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英國駐芝罘港領事金璋,即率敏捷號等戰(zhàn)艦抵達威海灣。
5月23日中午,威海衛(wèi)的劉公島上,一場中西合璧的酒會,在只能再存留幾個小時的日本駐軍指揮部舉行了。
該走的走了--日本國的“膏藥旗”從劉公島的旗桿上降落了,大清國的龍旗戰(zhàn)戰(zhàn)兢兢又爬上了闊別了三年之久的旗桿。留守的日軍于當日下午,乘艦全部撤離;不該來的來了--英國皇家海軍更雄偉的大兵艦的煙囪,在威海灣里吐著更粗壯的煙柱,如海上生成的一柱柱烏黑的龍卷風……
英國人鄭重地通知大清官員,他們對威海衛(wèi)的接管儀式,必須于5月24日正式舉行。
雖然感覺上這段時間如同正在拉長的皮筋,越拉越長,但實際上時間還是以它勻速的步伐,走向了5月24日中午時分。
英國皇家海軍在司令耐皮爾指揮下,登上了劉公島--原大清國北洋海軍提督署所在的劉公島。
很快,一個四方的儀仗隊列在島邊的一個小廣場排好了:英國皇家海軍儀仗隊排列在三條邊上,第四條邊則由來自中方復濟艦的水兵儀仗隊站定--正中間則是兩柱如刺天長矛并列的旗桿,一柱旗桿的頂上飄著奄奄一息的大清國龍旗,而另一柱光溜溜的旗桿則在等待著另一面陌生的旗幟。
大英皇家海軍的儀仗隊頭戴白禮帽,身著光鮮的水兵禮服,一個個微笑著,站立的姿態(tài)也并不像真正的儀仗隊那樣威嚴肅整。是啊,他們的心情跟參加節(jié)日盛會差不多,要不是他們手中的長槍可以射出致人斃命的子彈,差不多可以將其視為一隊提著手杖參加宴會的紳士了。
劉公島上居住的百姓躲在暗處窺探著,掛著米字旗的大兵艦上,下來了一隊隊人高馬大身著異樣軍服的軍人。他們有的頭戴瓢一樣的白帽子、有的頭戴白藍相間的大蓋帽、有的操著長槍、有的抱著奇形怪狀粗細不一不知是什么武器的家伙,紛紛登上島來,讓窺探的百姓們更怕了:哈,他們要動手了呀……可這些軍人只是在兩根刺天的旗桿周圍嘰里呱啦地排成一隊隊的隊列,幾個大清的官員和一隊大清的兵丁也湊了過去。大清的官員還跟他們指手畫腳說笑著,看這架勢并不像是要開打呀。窺探的百姓看出點端倪了,看這態(tài)勢他們上岸來非但不是要開打,好像是要跟大清的兵隊一起擺弄出什么熱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