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癢》十五國風:詩經(jīng)時代的性與愛(3)

作者:莊滌坤


《國風》“大旨談性”,大部是當年男女情洽野合的浪歌??鬃觿h詩而后曰“詩無邪”,乃是如孔子注《春秋》之微言大義筆法,進行價值觀的嵌入式改造,將男女風情之詩,重鑄為一部蘊含著禮教勸誡風化的教化經(jīng)典。簡言之,《國風》就是一部老祖宗性關系指南,遵圣人之意,指導男女結合之時,不必如禽獸般發(fā)之以情,實應“成之以禮”;其根本的價值觀便是“成之以禮得幸福、成之非禮得不幸”,從而為自己找到真正的歸宿。

“成之以禮得幸福、成之非禮得不幸”,這不是道德律,而是價值律。

人們會把夫妻之事戲稱為“周公之禮”,其來有自。須知人類最重要的教育,從古及今,便是性教育,一則需要養(yǎng)成正常的倫理,二則需要養(yǎng)成優(yōu)美的感情。子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遠古洪荒時代,人民野生土長,女不知有夫,子不知有父。男女成年,性生活與生育不可避免;而以一種禮制的形式來規(guī)范性生活,確定其權利與責任,生兒育女,男有婦,女有夫,子子孫孫知父知母,脫離遠古洪荒蒙昧野蠻,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極大的功德,也是覺悟的先民最重要的一項事業(yè)。

周公乃彼時這個民族文化和一切自然法的集大成者。周公制禮,最主要制的便是“風化”,就是這個“性關系”禮。其實“風化”一詞的本意,很直接,就是以性關系、性生活來訓化教育人民,而不是后來說的那么含蓄。令人更詫異的是,性生活如何還能教育人民呢?

“周公制禮”,所制之禮便是后世被推崇普及的禮教,即圣人制度?!抖Y記》所載諸種禮制,乃是圍繞此婚姻制度為核心的家庭觀念、道德觀念以及諸種維護此婚姻制度的禮儀法度。我們可以看到隨之確立的其實是家庭制度和個人、家庭對國家的依附關系。有禮成婚姻,而后才算有婚姻制度。與這婚姻制度配套的社會制度成長起來,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確定了雛形,以人倫為道德基石的傳統(tǒng)中華文明也隨之自我發(fā)展、成熟起來。這當然是人類史的文明飛躍。

周公之禮的核心就是建立被約束的“性關系”和性道德,將“性關系”以男婚女嫁的婚姻形式立法規(guī)范,而不是隨機野合,上不知君父羞恥,下不知家庭父母。夫婦為人倫之本,乃天地間人類生命所自出者。以“周公之禮”來喻夫婦之道,大義自在其中。而男娶女嫁這種家庭婚姻制度的確立,實在不是自然發(fā)生,而是遠古圣人的創(chuàng)設,至周公而集其大成,遂得以凝固其形式而在全社會做普遍的推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