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層面,西方許多人也想當然地認為隨著中國中產階層的壯 大,中國也會接受西方對抗性政治模式。但他們今天也發(fā)現,今天的中國中產階層似乎比其他任何階層都更珍惜中國的政治穩(wěn)定。中國中 產階層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了解中國歷史上經歷過太多的動亂,了 解西方“民主化”已經給許多國家?guī)砘靵y動蕩,了解自己辛辛苦苦的財富積累得益于中國三十多年的政治穩(wěn)定。中國社會數千年的文化 基因看來大致決定了中國社會未來演變的大趨勢:它不會是西方所希 望的“社會與國家”對峙沖突模式,而更可能是“社會與國家”的互動互補模式。這個模式也能使中國社會比西方社會更具凝聚力、競爭 力與親和力。
8. 獨特的經濟
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經濟學,嚴格講不是“市場經濟學”,而是 “人本經濟學”,或者說是一種中國人特有的“政治經濟學”,其最大特點是把經濟與國計民生聯(lián)系在一起,與治國安邦聯(lián)系在一起。多 數中國人理解的經濟學就是“經世濟民”,經濟發(fā)展是為了百姓福祉, 不是資本利潤第一。因為有這種民本的思想,我們今天發(fā)展經濟的口號是“以人為本”和“讓老百姓滿意”。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一個政府如果不能發(fā)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不能處理好大災大難,就會失去民心的支持,失去“天命”,最終被人民推翻。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西方“市場經濟學”和中國傳統(tǒng)“人本經濟 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結合。光講市場經濟,不講人本經濟,在中 國恐怕行不通。反過來也一樣,光講人本經濟,不講市場經濟,中國就競爭不過西方。把“市場經濟學”和“人本經濟學”有機地結合在 一起就是今天的中國模式,其激發(fā)出來的力量看來超過了西方市場經濟模式。
中國傳統(tǒng)經濟中,一直比較重視“看得見的手”。中國國有部門 的作用可以追溯到西漢的“鹽鐵官營”,甚至更早。后來的洋務運動也是政府推動的。從中國市場導向的改革過程來看,如果沒有一個強 勢政府來進行推動和組織,單靠市場的自發(fā)作用,那么市場經濟的形 成必將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中國政府在整個市場導向的經濟改革中發(fā)揮了主導作用。
通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社會主義市 場經濟”。我們把“數目字管理”和“宏觀整合力”結合了起來,從而使中國經濟變得很有競爭力?!皵的孔止芾怼睂τ谝粋€現代國家必 不可少,但是從全球化發(fā)展的趨勢來看,“宏觀整合力”也非常重要。 “數目字管理”是西方擅長的,中國已經大致學會了,不少方面比西方做得更好,而“宏觀整合力”是中國擅長的,西方大多數人還沒有 意識到要學。即使要學,在西方那種個人主義的文化傳統(tǒng)里恐怕也很 難做到。而我個人認為,在今天這個全球化日益深入和全球性危機日益增多的世界上,僅僅具備“數目字管理”而不具備“宏觀整合力” 的國家將競爭不過兩者兼具的國家。關于中國獨特的經濟,我下一章探討中國模式時還會進一步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