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曾竟希將這個希望放在兒子曾玉屏、孫子曾麟書身上,但殘酷的事實告訴他,他的希望還是空中樓閣。曾玉屏、曾麟書真的在讀書方面沒有天賦,考則敗、敗則考,考來考去還是沒有得到半分功名。祖輩父輩沒有完成的任務(wù),只好結(jié)結(jié)實實地落在曾國藩的身上。幼時的曾國藩并非神童,只是比普通孩子聰明一些。
在曾國藩六歲的時候,祖父曾玉屏就專門請“家教”教他讀書識字。父親曾麟書屢試不第,索性開了一家私塾,曾國藩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讀《四書》、背《五經(jīng)》,父親對他的要求非常嚴(yán)格,經(jīng)常把還在熟睡中的他叫起來背書,可見讀書的辛苦。而曾國藩并沒有因為父親近乎苛刻的要求產(chǎn)生逆反心理,反而越發(fā)用功。
有一個傳說,說的就是曾國藩讀書的事情。一次,曾家進(jìn)了一個小偷,小偷躲在房梁上,想等曾家人都睡著了,再下來偷東西。正好曾國藩有一篇文章怎么都背不下來,他就挑燈夜讀,非要把文章背下來再睡覺??伤趺幢扯急巢幌聛?,于是曾國藩也忘了睡覺,一口氣背到了后半夜。這下可苦了在房梁上的小偷,他就和曾國藩這么耗著。
最后,小偷實在是熬不下去了,跳下來把曾國藩背的文章給他背了一遍后,逃跑了。連小偷聽得都能背了,曾國藩還沒背下來,這說明曾國藩的天資還沒到神童的地步。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曾國藩的勤奮。勤能補拙,這樣的精神注定能成大器。果然,曾國藩的不懈努力終于為他帶來了好成績。
道光六年(1826年)時年十六歲的曾國藩參加了長沙童子府試,他名列第七,這大大增加了他的信心。曾國藩更加發(fā)憤圖強,力爭走上科舉這條路。期間他又拜訪名師,以期取得更大的進(jìn)步。他本字伯涵,為了讓自己奮發(fā)向上,改為滌生,寓意重新開始嶄新的生活。隨著眼界的開闊,曾國藩的學(xué)業(yè)有了突飛猛進(jìn)的提高。父親曾麟書在道光十二年考上了秀才,這是曾家?guī)装倌陙淼谝淮蚊俺隽恕爸R分子”。這個好消息傳來,更激發(fā)了曾國藩參加科舉的決心。在父親的榜樣作用下,第二年,也就是道光十三年,曾國藩參加了科舉考試,成為了縣學(xué)生員,這時的曾國藩二十三歲。比起父親四十三歲才取得功名,曾國藩是幸運的,至少他比父親少熬了這么多年。雙喜臨門,著實讓全家歡欣鼓舞,也算是告慰了已經(jīng)過世的曾祖父曾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