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理想不死》你必須選擇成為記者還是非虛構作家(2)

理想不死 作者:胡赳赳


只有敘事能讓故事復活,讓故事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敘事意味著你要同時展開好幾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可以用三句話講完或用三個PAGE展開甚至把廣告擠到旁頁里去,這完全取決于你的駕馭能力和洞察力。比如何講好一個故事更優(yōu)質的辦法是如何多講幾個好故事呀。

但我更加傾向于你放棄故事,這才是敘事的重點所在。我希望你是一個用歷史寫作的人而不是用新聞寫作的人,雜志的積累來源于此。我希望你既能夠書齋寫作也能夠用民間語文寫作,或者用口語寫作也不賴——把敘事變成脫口秀,這原本就是技法一種。我希望你不僅僅拘泥于事實本身,只要有足夠的觀察,你甚至可以在現(xiàn)場不發(fā)一聲(下面我將講到采訪原理),你的洞察力足夠支撐你用敘述洞若觀火地揭開事物的規(guī)律和全貌。

伙計,你得嘗試著這么去做。

每當雜志的妄為和高潮之后,每當陷入疲倦期,我就這么去調動潛伏在體內的另一個“我”:

“你不知道下一個采訪對象是誰,你不知道他或她將和你說什么,你不知道自己將如何追問。這構成了最大的刺激和冒險,但是是男人所熱愛的?!?/p>

“跟陌生人傾其所有地交談,不正是你的愿望嗎?”

“電腦中所貯存的上三位數(shù)的錄音,不正是你的財富嗎?”

“還有什么職業(yè)比訪問者更游手好閑,還有什么職業(yè)比訪問者更好整以暇?”

當然,每次都把心力逼到極致,是一件累人的事。與人謀面和與電腦謀面的時間各占一半。首席記者只是名字好聽而已,它意味著“首先”記者,你得首先沖上去、頂上去。而且,你不能把自己僅僅定位于“記者”,而更應該看作是“非虛構作家”,記者對應于報道體而言,而非虛構作家對應于更寬泛的文體而言。這一點,在《新周刊》尤其適用。

關于采訪原理,我以格言體來告訴你,它與新聞學教材有天壤之別:

1.不多不少的材料正合適(材料少了,誰都知道,不足以支撐文章,可材料多了并非好事,容易消化不了,從材料中拔不出來);

2.信息對等交流才是真正地與采訪對象平等交流(新聞學教材只教到要在態(tài)度上對采訪對象一視同仁,實際上真正的平等交流還包括采訪者本人也應該向采訪對象輸出對他有用的信息,而不是一味地追問讓采訪對象成為單一的信息輸出方,這種雙向輸出會提供新的刺激元及意想不到的收獲);

3.真誠可以讓你贏得問十個弱智問題而對方不以為忤的機會(沒辦法,弱智問題經(jīng)常是不得不進行的常規(guī)問項);

4.只有不成功的采訪,沒有不成功的寫作(如果將80分的采訪轉換為60分的寫作,親愛的,你該自省了。大多時候,你都要面臨將60分的采訪轉換成80分的寫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