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時候,坑降斬殺,動輒數(shù)十萬。這時候,大概全國都服兵役的。所以《孫子》說“興師十萬,日費千金,內(nèi)外騷動,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這分明是按《司馬法》方千里之地,提封百萬井,可得甲士三萬,卒七十二萬計算的。所以我說,《管子》這部書,可以代表春秋以前的兵制。造《周禮》的人,所根據(jù)的,就是《管子》一類的書;所以只說六鄉(xiāng)的人服兵役,并不說遂以外的人服兵役?!端抉R法》這部書,定是戰(zhàn)國人所造。他習(xí)見當時的人,全國都服兵役,并不知道古人不然;卻把古代一部分人所服的兵役,分配到全國人頭上去,所以兵役便那么輕了?!洞呵锓甭丁芬卜高@個毛病。明白這一層道理,便春秋以后兵制的變遷,也了如指掌了。
服兵役的年限,是從三十歲到六十歲?!栋谆⑼āと娖罚骸啊耆鼙??重絕人世也。師行不必反,戰(zhàn)斗不必勝,故須其有世嗣也。年六十歸兵何?不忍并斗人父子也?!薄锻踔普x》引《五經(jīng)異義》、《禮》戴說、《易》、孟氏《韓》詩說并同。《古周禮》說: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似較今文說加重?!尔}鐵論·未通篇》:“三十而娶,可以服戎事?!薄逗鬂h書·班超傳》班昭上書:妾聞古者十五受兵,六十還之。似乎把種田的年限,誤作服兵役的年限。參看下章第一節(jié)。
春秋時代兵制的變遷,《春秋大事表》的《田賦軍旅表》,可以參考。又《荀子·議兵篇》的話,很可以見得戰(zhàn)國時代列國兵力的比較,也可以一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兵制的變遷,還有一端,可注意的。便是春秋以前,還注重于車戰(zhàn);到戰(zhàn)國時代,便漸漸趨重于騎兵。所以蘇秦說六國的兵,都有騎若干匹的話。這個原因,大約由于前世地廣人稀,打仗都在平地,到后來地漸開辟,打仗也漸趨于山險地方的原故。參看《春秋大事表·春秋列國不守關(guān)塞論》。晉魏舒的“毀車崇卒”,《左傳》昭元年。是其起源。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這個主義就大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