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古代社會的政治組織(13)

白話本國史(精裝插圖本) 作者:呂思勉


選舉的法子,雖然如此,然而實際上:一、鄉(xiāng)人能夠升入大學(xué)得為進士的,恐怕很少;二、就是得為進士,也未必能和貴族出身的人同一任用。俞正燮說:

周時,鄉(xiāng)大夫三年比于鄉(xiāng),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出使長之,用為伍長也;興能者,入使治之,用為鄉(xiāng)吏也。案《周官·大司徒》:“以鄉(xiāng)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知、仁、圣、義、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鄉(xiāng)大夫“三年則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鄉(xiāng)老及鄉(xiāng)大夫,帥其吏,與其眾寡。以禮禮賓之。厥明,鄉(xiāng)老及鄉(xiāng)大夫群吏,獻賢能之書于王;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內(nèi)史貳之。退而以鄉(xiāng)射之禮五物詢眾庶。”《注》:“鄭司農(nóng)云:……問于眾庶,寧復(fù)有賢能者?!酥^使民興賢,出使長之;使民興能,入使治之?!边@是另一種選舉法,和《王制》無從牽合,俞說推而廣之,誤。其用之止此?!锻踔啤吠贫鴱V之,升諸司馬曰進士焉,止矣;諸侯貢士于王。以為士焉,止矣。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與共開國之人,及其子孫也。……上士,中士,下士,府,史,胥,徒,取諸鄉(xiāng)興賢能;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選舉也?!士鬃邮宋舫颂?,其弟子俱作大夫家臣。……荀子《王制》云:王公大人之子孫,不能禮義,則歸之于庶人;庶人之子孫,積文學(xué),正身行,則歸之卿相士大夫。徒設(shè)此義,不能行也。周單公用羇。《左傳》昭公七年。鞏公用遠人,定公二年。皆被殺。……夫古人身經(jīng)百戰(zhàn)而得世官,而以游談之士加之,不服也。立賢無方,則古者繼世之君,又不敢得罪于巨室也?!豆镆杨惛濉肪砣多l(xiāng)興賢能論》。

俞氏此論,于古代階級社會的情形,可謂洞若觀火。我說六經(jīng)原是儒家改制所托,固然不是憑空捏造,憑空捏造,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持極端懷疑之論,也是錯的。然而以意改削的地方,必然很多;竟當他是歷史,原是不能的。不過比起后世人所造的古書來,畢竟又可信了許多。因為人的思想,總是為時代所囿。所以古人的胡說,也畢竟比后代人近情。譬如《王制》,就畢竟比《周禮》為近古。

講古代學(xué)制的,還有一層,必須明白,便是古代有所謂“明堂的四學(xué)和太學(xué)”,這個固然是學(xué)校的起源,然而到后世,明堂和學(xué)校已經(jīng)分開了,必不可混而為一。案蔡邕《明堂月令論》:“《易傳·太初篇》曰:天子旦入東學(xué),晝?nèi)肽蠈W(xué),莫入西學(xué);案此處文有脫誤,《玉?!肪硪话偈?,引作“夕入西學(xué),暮入北學(xué)”,是。大學(xué)在中央,天子之所自學(xué)也?!抖Y記·保傅篇》曰:帝入東學(xué),上親而貴仁;入西學(xué),上賢而貴德;入南學(xué),上齒而貴信;入北學(xué),上貴而尊爵;入大學(xué),承師而問道;與《易傳》同。案《保傅篇》如今《大戴禮》里頭有的,亦見《賈子》。魏文侯《孝經(jīng)傳》曰:大學(xué)者,中學(xué)明堂之位也?!抖Y記·古大明堂之禮》曰:膳夫是相禮:日中出南闈……日側(cè)出西闈……日入出北闈?!边@所謂東、西、南、北四學(xué),和中央的大學(xué),固然都在明堂內(nèi);然而后世的學(xué)校,卻不是如此。這是為什么呢?這個阮元說得最漂亮。他說,初有明堂的時候,是宮室制度還沒有完備,天子就只有這一所屋子,所以什么事情都在里頭辦,住也住在這里頭。到后來,社會進化了,屋子一天多一天,什么“路寢”哩,“宗廟”哩,“學(xué)?!绷?,都從明堂里分了出來。然而明堂卻仍舊有的,而且明堂里頭還保存了許多舊制;所以已經(jīng)從明堂里分出來的事情,在明堂里還是有的;不過變做有名無實罷了。這句話真是通論,把從來許多葛藤,可以一掃而空。《揅經(jīng)室集·明堂論》。明白這個道理,“明堂之中,既有大學(xué)和四學(xué),明堂之外,又有大學(xué)和小學(xué)”的問題,就可以毋庸爭辯了。《周禮》的師氏保氏,又另是一種機關(guān),和明堂里頭的大學(xué)四學(xué),明堂以外的大學(xué)小學(xué),都不能牽合。參看第二篇上第八章第二節(ji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