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武王克殷后,曾在豐邑以東不遠,另造新都曰鎬京(仍在長安縣境),遷居之,是為宗周?!斑h東”戡定后,在周人的新版圖里,豐鎬未免太偏處于西了。為加強周人在東方的控制力,周公在洛陽的地方建筑一個宏偉的東都,稱為成周。成周既成,周公把一大部分“殷頑民”,遠遷到那里。從此周人在東方可以高枕無憂了。卻不料他們未來的大患乃在西方!周公對被遷到成周的殷人的訓(xùn)詞,至今還保存著,即《尚書》里的《多士》。
武王、成王兩世,共封立了七十多個新國,其中與周同姓的有五十多國;但這七十余國而外,在當時黃河下游和大江以南,舊有國族之歸附新朝或為新朝威力所不屆的,大大小小,還不知凡幾。在這區(qū)域內(nèi),周朝新建的和舊有的國,現(xiàn)在可考的有一百三十多。茲于現(xiàn)在可考的周初新建國中,除上面已提到的宋、衛(wèi)、魯、齊、燕外,擇其可以表示周人勢力的分布的十八國列表如下:(表略)
本節(jié)敘周人的南徙至周朝的創(chuàng)業(yè),本自成一段落。但為以下行文的方便起見,并將成王后康、昭、穆、共、懿、孝、夷、厲八世的若干大事附記于此。這時期的記載甚為缺略,連康、昭、共、懿、孝、夷六王在位的年數(shù)亦不可考(成王在位的年數(shù)亦然)。因此厲王以前的一切史事皆不能正確地追數(shù)為距今若干年。成、康二世為周朝的全盛時代,內(nèi)則諸侯輯睦,外則四夷畏懾。穆王喜出外巡游,其蹤跡所及,不可確考,但有許多神話附著于他。夷王時周室始衰,諸侯多不來朝,且互相攻伐。厲王即位于公元前878年。他因為積久的暴虐,于即位第三十七年,為人民所廢逐,居外十四年而死。在這期間,王位虛懸由兩位大臣共掌朝政,史家稱之為共和時代。厲王死后,其子繼立,是為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