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阿蒙森相比,斯科特選擇的是一條截然相反的路。在出征南極之前的幾年里,他可以參加高強度訓練,比如說越野滑雪和1000英里自行車賽,但他沒有。他可以和因紐特人住在一起,并向他們學習,但他沒有。他可以把更多的訓練放在狗身上,這樣他就可以順心如意地選擇狗而不是矮種馬了。與拉雪橇的狗不同,矮種馬會出汗,所以在冰天雪地中,它們的身上會結冰,而且它們也不是肉食動物。(阿蒙森計劃殺掉那些體弱的狗,以喂食那些強健的狗。)斯科特選擇的是矮種馬。此外,斯科特還把賭注放在了“機動雪橇”上,但這些雪橇并未在南極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下接受過全面測試。結果就是,這些機動雪橇的引擎在最初的幾天內就出現了故障,而矮種馬很快也都倒斃了。所以,在這次探險之旅中,大多數時間他們都是“人拉雪橇”,也就是說,他們親自拉著雪橇穿越茫茫雪原。
不同于斯科特,對于不可預見的事件,阿蒙森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并作好了充分的準備。在設立補給站時,阿蒙森不僅用旗幟標出了主補給站的位置,而且還在其兩側數英里的地方按里程遞增的方式插了20根黑色尖旗(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這樣一來,即便在返程時因風暴而偏離方向,他也可以在超過10公里的范圍內找到一個目標。為提高返程的安全系數,在行進的過程中,他每隔1/4英里就會放置包裝箱的一些邊角料作為標志,而每隔8英里則會插一根黑旗。與之相對的,斯科特只是在主補給站插了一根旗幟,而且在路上也沒有作出任何標志;如此一來,一旦偏離了方向,他面臨的將會是大災難。阿蒙森為5人的探險隊準備了3噸的補給品,而斯科特17人的探險隊卻只準備了1噸的補給品。在抵達南緯80度并向南極目的地最終挺進時,對阿蒙森探險隊來說,即便是錯過所有的補給站,他們所攜帶的補給品仍可維持100英里的行程。而斯科特則不同,所有的補給品都已經處于即將耗盡狀態(tài),所以他們錯過任何一個補給站都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一個凸顯兩人策略區(qū)別的細節(jié)是:作為關鍵的海拔測量設備,斯科特只帶了一支溫度計,所以在不慎打碎后,他“大發(fā)雷霆并造成了嚴重后果”;而阿蒙森則帶了4支溫度計,以防出現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