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將是怎樣煉成的:李勣傳》第三章 瓦崗時期(20)

名將是怎樣煉成的:李勣傳 作者:石岱


而宇文化及的父親宇文述卻是前周的貴族,隋文帝代周等于將宇文家置一個國破家亡的地步。而且隋文帝此人,外寬內(nèi)忌,雖然對宇文述寵信有加。不僅封其為上柱國,右衛(wèi)大將軍,并許其開府。但是宇文述心里清楚,自己的這個宇文姓氏始終讓文帝很不舒服。心內(nèi)一直對文帝很是恐懼,這種恐懼加上國破家亡的痛苦,漸漸變成一種對隋朝的仇恨,這種仇恨也遺傳到自己的兒子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的身上??梢哉f即使煬帝不殘暴,不把隋朝弄得分崩離析,只要宇文家還可保持富貴,他的復(fù)仇之念就不會消失,總有一天會反叛隋朝。這種情形和金庸先生《天龍八部》中的姑蘇慕容家十分相似。金庸先生熟讀《資治通鑒》,相信慕容復(fù)的形象設(shè)定一定夾雜了宇文家的身影。

總之,宇文化及反了,并殺死了一直很信任他的煬帝。其實,煬帝不是沒有預(yù)感,有次在江都行宮晨起梳頭的時候,煬帝就撫摸著自己的脖頸,嘆息道:“好頭顱,不知何人取之!”大業(yè)十四年(618年)三月,煬帝為部下所弒,崩于江都行宮。

煬帝雄才大略,文采非凡,悲的是他自視過高,且著迷于對自己功勞的幻想里。如征高麗、開運河、四方臣服等等。這些沉迷對于君主和人民來說往往是致命的。而且,他重用酷吏,不顧民生,導(dǎo)致民不堪命久矣,其亂必矣。所以,煬帝謚號并非一般亡國君的愍、哀、幽等,而是“煬”?!吨u法》:“好內(nèi)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边@謚號對于煬帝犯的錯誤,評價大略是公平的。

但他亦將開皇盛世發(fā)揚至極:他下令開鑿的大運河至今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統(tǒng)治時期,文化極為繁榮,各種典章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使長期分裂統(tǒng)治的各地發(fā)展出了共同的文化意識,這一切同樣很了不起。人們稱頌大唐盛世時,不能不在各個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

宇文化及縊殺煬帝,立秦王楊浩為帝,全面把持軍政大權(quán)。然后統(tǒng)兵十余萬沿運河北上,準(zhǔn)備殺回關(guān)中。這些軍隊本就是關(guān)中精兵,反叛煬帝也因太過思鄉(xiāng),這次能重返家鄉(xiāng),全軍斗志高昂,到達河南前一路凱歌。抵達河南卻被占據(jù)鞏洛的李密擊敗,無法西進,遂率軍折向東郡(今河南??h南)。東郡通守王軌舉城投降,宇文化及獲得了喘息時間與臨時安身之所。

經(jīng)幾月休整,宇文化及及其部眾恢復(fù)了元氣。六月,他親率大軍兵鋒直指黎陽。

李勣認真研究對策。宇文化及兵多且精,大多急于返鄉(xiāng),戰(zhàn)斗意識極強;李勣所部遠遠少于宇文化及,硬拼肯定不行。黎陽地處平原,不可能和敵軍打游擊,否則宇文化及會很輕松得到黎陽倉,有棲身之地并有充足補給,其戰(zhàn)斗力將提升不止一倍,李勣將根本不能與之抗衡。基于此,李勣果斷放棄黎陽城,將全部兵力集中到距城十里的黎陽倉。黎陽倉南臨黃河,隋軍如進攻只能自黎陽倉外三面進攻,十分利于李勣防守。固守黎陽倉以待李密援軍,然后來個中間開花。這種安排充分體現(xiàn)出李勣卓越的軍事才能。如分別固守黎陽城和黎陽倉,勢必將本不足的兵力再分散,最后很可能被宇文化及各個擊破。再者,宇文化及打黎陽主要目的就是解決糧餉問題,守住黎陽即可將宇文化及慢慢拖垮。

宇文化及率部渡過黃河,迅速占領(lǐng)黎陽縣城,分兵攻打黎陽倉。李勣對于宇文化及的戰(zhàn)略構(gòu)想初步實現(xiàn)。

李密得知宇文化及要攻黎陽,急親率步騎兩萬增援。為避免與強敵正面作戰(zhàn),李密以倉城西南五十里的清淇縣為據(jù)點,在城外挖掘深溝,在城墻上筑起高壘,預(yù)備和宇文化及打持久戰(zhàn)。李密又與固守黎陽倉的李勣約定以烽火為號。宇文化及攻倉城,李勣燃烽火告知李密;宇文化及攻打李密時,李密亦然這樣,每次宇文化及攻城,都被兩面夾擊,無功而返。

為早日攻下黎陽倉,宇文化及令攻城軍隊建造了大量云梯、沖車等器械,以圖逼近城墻。李勣則命人在城墻腳下挖掘壕溝。使攻城器械無法運抵城下。李勣又命人從城內(nèi)向外挖掘地道直通壕溝,一日午夜,李勣率人從地道殺出,把睡夢中的隋軍打得抱頭鼠竄,攻城器械也被一舉焚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