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沉默了,這位當(dāng)初力頂劉知遠稱帝的功臣、后漢皇朝的第一武將,此時此刻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有兩條路可以選,要么稱帝,要么死。
郭威出身貧苦,是歷經(jīng)后唐、后晉、后漢三朝元老。幾十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一路走來,使得郭威老于世故、極具城府。那天夜里,他鎮(zhèn)定自若地與謀臣魏仁浦密議之后,果斷決定了自己的去路。只不過,他把這條路設(shè)計得太過曲折了。
郭威的登基五部曲是這樣的:首先,他盜用官印,偽造了皇帝命他誅殺部下的詔書,然后貌似悲痛地拿給麾下將士們看。于是眾將士懷著滿腔的憤怒,以誅殺奸臣“清君側(cè)”的名義,浩浩蕩蕩地跟著郭威一路殺向京城。其次,為報滅族之恨,郭威向官兵允諾:“破汴京可搶掠十日!”其后的情形可想而知。隱帝劉承祐御駕親征,卻被郭威軍隊大敗。官兵沖進汴京縱火大掠,僅僅一天幾乎把汴梁城燒成了白地。此時,城外也傳來了劉承祐被親信郭允明所殺的消息,郭威順利登基。
然而,劇情直轉(zhuǎn)而下。郭威忽然下令束整全軍,他要進宮向李太后請罪。
郭威以忠臣的姿態(tài)面見李太后,做痛心疾首狀,說了一番“予顛沛之中,不能護衛(wèi)至尊”之類負荊請罪的話。李太后當(dāng)然就明白了,自己的兒子死了,可自己還要活著。李太后審時度勢,終于原諒了郭威的“過失”,并頒布詔書,在認可郭威“清君側(cè)”行動合法性的同時,表示“兇黨既除,群情共悅。神器不可以無主,萬機不可以久曠,宜擇賢君,以安天下”。
而郭威就是不提稱帝,只說“監(jiān)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