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天子腳下是非多(14)

袁世凱傳:一個日本記者三十年中國、朝鮮生活札記 作者:(日)佐藤鐵治郎


袁世凱接收完天津,在將一些大事簡單地布置完之后,以生母的葬期臨近為由,上書懇請清廷批假兩個月回老家葬母,接到圣旨說:

袁世凱著賞假四十日,回籍營葬。該督之母劉氏,教有義方,加恩賜祭一壇。著河南巡撫派員前往致祭。欽此。

朝廷準了袁世凱40天的假期,褒獎其母教子有方,并令河南巡撫派人前去吊唁。

第四節(jié)    大官難敵二哥 

袁世凱接到圣旨后,就上疏答謝皇恩,然后啟程返回老家,袁世凱的上疏是這么寫的:

伏念臣自遭大故,迭次陳情,仰蒙溫言慰勉,糜軀莫報,刻骨難忘。溯臣母棄養(yǎng)以來,備沐飾終之典,義方教子;九州共聞天語之褒,封誥榮親,一品特極朝班之貴,凡此恩施之渥沛,均非夢想所敢期。茲以卜兆之屆時,復荷恩綸之下逮,深宮垂眷,備及歲時響祭之周詳,慈母承恩,永為宗族交游之光寵。在圣人孝治天下,禮莫大乎尊親;在微臣身有自來,感尤深于生我。子孫世世,荷高天厚地之隆施:寒食年年,奉清酌庶羞以告獻。雖恩榮之備至,慚報稱之無由。臣惟有謹將應辦事件,從速清厘,克日束裝,戴星就道。故鄉(xiāng)千里,履霜露而倍覺愴僂;帝陛九重,戀闕廷而敢有濡滯。一俟葬親之事畢,從此報國之日長。

袁世凱回家所帶的官員、仆從和護衛(wèi)的兵隊有幾百人之多,這是因為袁世凱自擔任官員以來這是第二次回家鄉(xiāng)。袁世凱第一次回家為嫡母丁憂( 朝廷官員的父母親如若死去,無論此人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個月,即為丁憂 )時,曾受到鄉(xiāng)里的侮辱,所以他就為自己立下了題橋之志( 司馬相如,年少時十年寒窗苦讀,等到壯年之后雖然滿腹經(jīng)綸,但仍貧窮未得志。所以,當他入蜀時,特在橋柱上題下了:他日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 )。所以這次回鄉(xiāng)袁世凱格外鋪張,為的便是炫耀鄉(xiāng)里。袁世凱現(xiàn)在是堂堂的總督,奉命回鄉(xiāng)葬親,在官場已經(jīng)是應接不暇了,又加上袁世凱愛張狂,所以他讓直隸和河南兩省的各級官員都來參加,一時間袁世凱家門前,摩肩接踵,車水馬龍。當時北京的《 公益報 》曾寫了衣錦還鄉(xiāng)的文章諷刺袁世凱,這觸怒了袁世凱,隨后《 公益報 》的記者遭到了逮捕,《 公益報 》也就此消失了。

清朝有一夫多妻的習俗,且嫡庶的界限極其清晰。袁氏的家風也十分重視禮法。袁世凱本來就被嫡兄所輕視,他的二哥袁世敦為人極其嚴厲。最初袁世凱非常害怕他,凡事都要向袁世敦請教,絲毫不敢超越自己的權(quán)限。這次袁世凱回到老家,官居極品,代表著封疆大吏,既承擔著皇帝的褒獎,又被賜同皇帝一同祭祀,是袁氏一家從未有過的殊榮。關(guān)于喪葬禮節(jié),袁世凱大多都不向他的二哥稟報,他這樣做就超越了一個庶子的權(quán)限。雖然他的兄長常拿嫡庶之制來限制他,但是袁世凱置若罔聞,袁世敦于是想更多的辦法為難他。最初袁世敦請風水大師為袁世凱的生母在祖塋旁占卜了一塊塋地,袁世凱認為這塊地方不好,就又專門請了風水大師占卜了別的地方來安葬他的生母,從此兄弟二人感情開始不和睦。

袁世凱葬母之后,就繞道長江一帶,然后回到直隸就職。雖然此時的袁世凱是封疆大吏,但和東南各督撫一面都沒見過。袁世凱從溫處道 [ 清代中國浙江省行政區(qū)劃之一。康熙九年( 1670 ),設(shè)杭嘉湖、寧紹臺、金溜嚴、溫處四道于浙江省內(nèi),介于省與州縣之間。行政長官俗稱“道臺”,溫處道轄溫州、處州兩府。袁世凱曾擔任過該職務(wù) ] 到總督北洋,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南方各省的督撫像張之洞等人都是些資歷深厚之人,他們之所以不認識袁世凱,是因為袁世凱升遷的速度太快了。有的人認為袁世凱特意到江南來,只不過是聯(lián)絡(luò)各省的督撫罷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