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哈佛凌晨4點半》無論何時,勤奮都是成功的捷徑(10)

哈佛凌晨4點半:哈佛大學送給青少年的最好禮物 作者:韋秀英


記??!最好的往往都在下一次

哈佛學子艾倫,是一個志向高遠的孩子,他曾經以全額獎學金贏得哈佛大學的青睞。在他剛入哈佛的時候,給他印象最深的一堂課,是沙爾老師的一次公開講座。沙爾教授在講座中對同學們說:“我希望你們記住:最好的,在下一次?!?/p>

沙爾教授對他的學生們說:“現(xiàn)在所取得的成就與你希望取得的成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也許在同班同學里面,你已經是最優(yōu)秀的了,但是和其他人比呢?為取得的成績而開心是應該的,這表明你向理想前進了一步,雖然是小小的一步,但是也縮短了中間的距離,不是嗎?但是要在心里時刻記著,自己還能夠做得更好!這樣,才能更快地向理想靠近?!?/p>

愛迪生是眾所周知的大發(fā)明家,他的成功無不體現(xiàn)著寄希望于下一次的精神。據(jù)說愛迪生為了找到一種合適的燈絲,前后經歷了不下1600多次的失敗,最后才得以成功。

雖然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fā)明了利用炭棒做燈絲的電弧燈,但是在愛迪生看來,這種電弧燈并不適用,而且光線太過刺眼,使用一次要消耗大量的電能,最重要的是持續(xù)時間不長。對此,愛迪生暗下決心,要找到一種可以發(fā)出柔和燈光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能用得上。

于是,他開始了自己的試驗,找出一種可以作為燈絲的材料。愛迪生發(fā)現(xiàn),用傳統(tǒng)的炭條做燈絲,可是只要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釕、鉻等金屬做燈絲,通電后,也只是亮了片刻,也會被燒斷……就這樣,愛迪生前后共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

在愛迪生看來,每一次的失敗,都是向成功靠近一步。他相信下一次自己一定會成功,正是這樣的一種心態(tài),使得他不斷地前行,繼續(xù)著自己的試驗。

最后,經過嚴密的試驗,愛迪生發(fā)現(xiàn)如果用炭化后的日本竹絲來做燈絲效果是最好的。后來,人們一直使用這種用竹絲做燈絲的燈泡。愛迪生正是借助下一次是最好的,使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順利地走過了失敗。據(jù)了解,在愛迪生去世的那一晚,整個美國為了紀念他發(fā)明了此種燈絲的燈泡,停電一分鐘,就連自由女神的燈光也不例外。

哈佛學子每次取得成就之后,都會在心中告訴自己,這還不是最棒的,還有下一次,下一次一定會做得更好!

你能說出怎么樣才是最好的嗎?其實最好的永遠在下一次,而下一次在將來的某一天。因為還沒有達到,才能激發(fā)你追逐的動力。每次取得好的成績,可以小小地自得一下:我原來挺厲害的嘛!但也要清醒地告訴自己,這還不是我想要的結果。俗話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你想到那高高的山頂看日出日落,而現(xiàn)在不過是在半山腰。雖然也有草木青蔥、百花盛開的美景,但是畢竟不是你的夢想所在!所以就先歇歇腳,然后繼續(xù)向著山頂出發(fā)吧:那里的美景更值得期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