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哲學導論》導論(11)

哲學導論 作者:(美)羅伯特·C·所羅門


但是,早在蘇格拉底那里,哲學的主要職責就被認為是定義--為諸如真理、正義、智慧、知識和幸福這樣的重要觀念尋找清晰的含意。因此,許多哲學家在他們尋求這樣的定義的嘗試中,利用著日益精致的邏輯學和語言學。可是,另一些哲學家認為,哲學更接近道德和宗教,其目的是給予我們的生活以意義,引導我們走上通向“美好生活”的“正確道路”。還有一些哲學家認為,哲學是一門藝術(shù),是批判和論證的藝術(shù),也是構(gòu)建概念體系的藝術(shù),或許還是創(chuàng)造全面而有益的景象、光彩奪目的隱喻、新的思考方式的藝術(shù)。這樣一來,哲學或許類似于講故事或神話學。一些哲學家非常強調(diào)證明和論證,另一些哲學家信賴直覺和頓悟。一些哲學家把所有的哲學探究還原為經(jīng)驗研究,另一些哲學家則把經(jīng)驗不可靠當作一項原則。同樣,一些哲學家堅持哲學的實用性,事實上就是認為哲學所考慮的惟有實用。然而,另一些哲學家堅持觀念生活的純正,使之與一切實用的考慮分離。但是,只要不作曲解,哲學無法簡化為上述任何一種情形。一切都是蘇格拉底愿意為之而死的那種不斷重新定義的批判的、創(chuàng)造的觀念生活的組成部分。事實上,蘇格拉底自己認為,哲學的本質(zhì)是對智慧的尋求,任何聲稱他或她已經(jīng)擁有智慧的人,無疑都是錯誤的。比如,在《申辯》中,他做了如下著名的否認:

柏拉圖,《申辯》

先生們,我的這些考查,給我招來了許多人的敵意,這是一些特別苛刻和牢固的敵意,結(jié)果導致了對我的各種惡毒的污蔑,其中包括把我描述為智慧的教授者。這是因為,每一次我駁倒了在某個主題上聲稱智慧的人時,旁觀者就認為我自己對于這一主題無所不知??墒牵壬鷤?,事實的真相是這樣:真正的智慧為神所有,這個神諭是在告訴我們說,人的智慧價值甚微,幾近于無。在我看來,他表面上是在說蘇格拉底,實際上不過是以我之名做例子,他要對我們說的是:“你們中最智慧的那個人,像蘇格拉底那樣,認識到就智慧而言,他實在是毫無價值?!?/p>

正因為如此,我依然在服從神的指令,四處尋求和追問每一個我認為是智慧的人,無論是公民還是外邦人。每當我認為此人并不智慧,我就盡力替神效力,證明他不智慧。我終日忙于此事,沒有空閑從事政治事務(wù)和我自己的事務(wù)。事實上,因為服務(wù)于神,我陷入了赤貧。

在西方(即歐洲,北美以及世界上那些受它們的影響最大的地方),蘇格拉底依然是一位關(guān)鍵人物。但是,哲學并不是始于古希臘。它是一個有著三千年之久的會話,更確切地說,是許多會話,出現(xiàn)在全球各個不同的地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