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歷史的灰影:吳起傳》第三章 魏國時期(4)

歷史的灰影:吳起傳 作者:石岱


智伯四下結(jié)怨,卻不自省,而且貪心進一步膨脹,公然伸手向韓氏索要土地。韓康子意欲拒絕,段規(guī)勸諫道:“不可。夫知(智)伯之為人也,好利而鷙愎(愎),來請地不與,必加兵于韓矣。君其與之。與之彼狃,又將請地于他國,他國不聽,必鄉(xiāng)(向)之以兵;然則韓可以免于患難,而待事之變?!倍我?guī)分析智伯的性格,認為他在索要之后必然藏著武力強奪的一手,這是他陰鷙、剛愎的本性決定的;另外,他這個人貪得無厭,決不會只向韓氏一家索要土地,韓家給他一點甜頭,他必定還要到處伸手,等到別人拒絕,動起刀兵,那時就有機可乘了。韓康子覺得這辦法可行,先受一點損失,但可以避免同智氏交兵,又能挑起事端,從中漁利,因此決定送給智伯一個萬家之邑,派出使者奉上。

智伯一計得逞,滿心喜悅,隨即又向魏氏索要土地。魏桓子的本意當然也不愿意,謀臣任章問為什么不愿意,桓子說,無緣無故地索要土地,無法答允。任章說:“無故索地,天下必懼;君予之地,知(智)伯必驕。驕而輕敵,鄰國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國,知(智)氏之命不長矣!”任章從總體形勢上分析,智伯索地得逞,會狂傲,狂傲必然輕敵;被索者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合為一個陣營,共同對抗智伯。以聯(lián)合陣營的強大實力來對付一個輕敵狂傲的敵人,勝負的結(jié)局顯而易見。他還講了“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的辯證思路,勸魏桓子不必為愛惜領(lǐng)地而單獨與智氏對抗,一定要等形勢變化到對智伯不利時再說。魏桓子聽從了任章的勸告,也送給智伯一個萬家之邑。

智伯輕而易舉得到兩個萬家之邑,如法炮制,向趙襄子索要蔡、皋狼之地。襄子斷然拒絕。智伯索地,明顯的是要蠶食三家。蠶食不成,即變?yōu)轹L吞。智伯當即率領(lǐng)韓、魏二氏,以三家的甲兵攻伐趙氏,意欲一舉而翦滅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