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該餐館存在幾大問題:
(1)人員配置不合理。餐廳開張當月,人員是超編制的,6月份后,餐館已經轉入正常運作了,但沒有對工作流程做進一步的分析和優(yōu)化,沒有及時整合,人員沒有相應減少,仍維持開業(yè)時的超編配置。有些崗位該合并的沒有合并,勞動力成本就高了。
(2)菜單的策劃設計與餐館的實際生產能力脫節(jié)。在菜品策劃上單方面追求高檔次和多品種,而廚房的生產能力明顯不足,結果是出菜速度減慢,高檔原材料有時準備過多造成浪費。
(3)6~9月這段時間,市場上相當部分原材料價格節(jié)節(jié)上升,但是菜品的價格卻沒有做相應的變動,直接就增大了成本的比例。
(4)菜品缺乏必要的精確的統(tǒng)一標準,在原材料的用量上有很大的隨意性,用多了往往就會直接提高菜品的成本,用少了引起食客投訴,常常因此被迫打折,間接增大了成本率,也影響到每天用量的估計和控制,容易造成浪費。
(5)采購方面存在問題較多:一是對市場信息的掌握跟不上市場的實際情況,不能在第一時間搜尋到一些季節(jié)性很強的新品種;二是缺少對供應商的精細評估,還處于無競爭性的采購狀態(tài),同類商品采購還不能拿到最低的價格;三是采購時缺乏靈活性,魚蝦海鮮類、易變質的餐料類一次性采購偏多,造成損耗較大;四是還未建立起采購監(jiān)控系統(tǒng),因此對采購過程缺乏控制。采購人員的組合一直沒有變動,而餐館又實行現(xiàn)金采購,形成極容易出問題的漏洞。
(6)對魚池、廚房、倉庫等驗收的時候沒有多人檢查質量、數(shù)量、發(fā)票以及復核,造成原材料質量不是處于最好的狀態(tài),導致初加工出現(xiàn)浪費現(xiàn)象,增加了菜品的成本。
(7)儲存的管理不到位,表現(xiàn)在:一是倉庫沒有恒溫抽濕裝置,導致原材料容易變質腐爛;二是儲存的貨品都沒有標識卡片,因此不能嚴格執(zhí)行先進先出的倉管原則,加大了損耗;三是材料發(fā)放沒有制定相應的標準,廚房說拿多少就拿多少,容易造成浪費。
(8)兩個蒸柜的能源供應如改用蒸汽發(fā)生器可節(jié)約三分之一的燃料費用。
針對以上問題,餐館按照咨詢公司的意見一一做了整改,對人員做了適當?shù)牟彛苯咏档土藙趧恿Τ杀?;菜單按照本餐廳的生產能力和市場價格的變化重新策劃設計;制定了嚴格的出菜標準,加強了采購和倉儲的管理,健全了采購、倉儲、驗收等制度。結果立竿見影,10~11月連續(xù)兩個月成本率都分別在47.8%和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