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孩子自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及時為自己的孩子提供適合他們年齡段的動手操作機會。如果孩子表示愿意自己動手做事,父母應耐心地在一旁指導,而不應自己動手代替孩子去做。如孩子希望自己學吃飯時,就不要喂他;該讓孩子自己學會穿衣服時,就不要再替他穿衣服;孩子可以自己握筆時,就可以給他紙和筆,讓他畫著玩。孩子剛開始學習這些動作時,難免做得不完善,這就需要反復練習,通過反復運用,孩子便會掌握比較復雜的手部動作。
動手勞動是要付出代價的,會使孩子感到疲乏和勞累。但勞動是會有收獲的,當孩子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時,會感到精神上的滿足,這種滿足感會進一步推動他喜愛動手,最終形成習慣。
*指導孩子做手工
父母可以經常讓孩子做一些手工,包括畫圖、剪貼、泥工、折紙、剪貼等,這能夠促進孩子手的動作協(xié)調。兩歲半的孩子從簡單的折紙學起,到三歲時可學二至三步的折紙;三歲開始學拿剪刀,先學剪紙條,后學剪圖形,可以用紙條貼成鏈條或方紙貼成花籃等;四五歲可以剪更復雜的剪貼和圖案,如車、船、大炮、飛機等。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做多種手工以提高技巧,在動手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
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正確的操作時,父母應及時予以矯正。例如,要注意孩子拿剪刀、拿勺子、握筆、握球拍、用裁紙刀以及拿其他工具時的方法是否正確,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予以指導、糾正。當然,最好從一開始就教會孩子正確的操作方法,盡量杜絕不正確的操作方法。
另外,父母還要特別注意孩子操作時的安全衛(wèi)生,同一操作活動也不應持續(xù)過久,以免孩子手部過度疲勞而失去控制力,造成"事故",并影響手的正常發(fā)育。孩子在使用金屬工具如剪子、刀子、鏟子和榔頭等之前,應教給孩子正確的操作方法,并一定要囑咐孩子注意安全。孩子使用的工具,也應有安全措施。如剪子最好是圓頭的,刀子、鏟子不要過于鋒利。當操作活動完成后,還要提醒孩子及時洗手,以保持手部的清潔。
在培養(yǎng)兒童動手能力過程中,有時發(fā)展到一階段會停滯不前,這是一般練習中都有的,心理學上稱"高原期"。在這個階段,父母要鼓勵孩子不要放棄,繼續(xù)練習,達到一定階段,會出現(xiàn)質的飛躍,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