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權變理論D.路徑—目標理論
9.喬治·格雷恩及其同事提出( ) 。
A.權變理論B.領導—成員交換理論
C.目標理論D.路徑—目標理論
10.費德勒提出的情景性因素不包括( ) 。
A.領導與下屬關系B.工作結構C.職權D.工作取向
11.羅伯特·豪斯提出的路徑—目標理論認為領導者的主要任務是( ) 。
A.幫助下屬達到他們的目標,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以確保下屬的目標與群體或組織的目標相互配合
B.團隊績效取決于領導者與情景因素間是否搭配
C.領導者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質,這些特質是與生俱來的
D.領導者們?yōu)榱诉_成績效目標和持久變化,應該著手改變下屬的自我概念
12.巴斯提出魅力型領導( ) 的一個成分。
A.使用權力為他人服務
B.只是為個人利益或效果使用權力
C.只是更廣泛的改變型領導
D.發(fā)展并且支持下屬,與他人分享見識的領導
13.費德勒的權變理論認為( ) 。
A.領導者們?yōu)榱诉_成績效目標和持久變化,應該著手改變下屬的自我概念
B.團隊績效取決于領導者與情景因素間是否搭配
C.領導方式分為工作取向和人際取向
D.領導者主要關心生產,是屬于工作取向的
14.將領導行為劃分為“員工取向”和“生產取向”兩個維度的是( ) 。
A.密西根模式B.領導—成員交換理論
C.俄亥俄模式D.權變模型
15.管理方格理論把領導風格看作一個二維坐標方格,其縱坐標和橫坐標與密西根模式中的( ) 相對應。
A.員工取向和生產取向B.關懷和創(chuàng)制
C.獨裁和民主 D.民主和放任
16.勒溫關于領導行為的研究發(fā)現,( ) 的領導會導致最多的攻擊性行為。
A.獨裁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指導型
17.俄亥俄模式關于領導風格的研究得出的兩個主要維度是( ) 。
A.關心人和工作管理B.員工取向和生產取向
C.獨裁和民主D.民主和放任
18.赫塞和布蘭查德所指的“高工作—高關系”式的領導是( ) 。
A.指導式領導B.推銷式領導C.參與式領導D.授權式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