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幾乎可以說是梁啟超的克星。在梁啟超數(shù)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曾有過兩次與袁世凱的交往,甚至合作,但是,都未能善始善終,后一次,幾乎搞得梁啟超身敗名裂。
晚清時期的第一次合作
梁啟超第一次與袁世凱打交道,是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康、梁在北京發(fā)起創(chuàng)辦強學會,袁世凱亦參與其中。民國元年(1912年),梁啟超自日本歸國,在北京報界歡迎會上演講時,他還提起這段經(jīng)歷:“乙未(1895年)夏秋間,諸先輩乃發(fā)起一政社名強學會者,今大總統(tǒng)袁公,即當時發(fā)起之一人也。彼時同人顧不知各國有所謂政黨,但知欲改良國政,不可無此種團體耳。而最初著手之事業(yè),則欲辦圖書館與報館,袁公首捐金五百,加以各處募集,得千余金,遂在后孫公園設立會所,向上海購得譯書數(shù)十種,而以辦報事委諸鄙人?!保ā讹嫳液霞の募分?,1~2頁)
康有為也曾提到此事,他說:“七月初,與次亮(陳熾)約集客,若袁慰亭(世凱)、楊叔嶠(銳)、丁淑衡(立鈞),及沈子培(曾植)、沈子封(曾桐)兄弟,張巽之(孝謙)、陳□□,即席定約,各出義捐,一舉而得數(shù)千金,即舉次亮(陳熾)為提調(diào),張巽之幫之?!保ā犊的虾W跃幠曜V》〔外二種〕,30頁)此時的袁世凱剛從朝鮮回國不久,經(jīng)歷了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他正在為自己尋找新的機會和出路。他拼命巴結榮祿,向榮祿遞門生帖子,還把別人編譯的軍事著作換上自己的名字,恭請榮祿指教。同時,他又頻繁出入于京城文人的各種飯局,與清流和維新人士拉關系,套近乎。據(jù)最新披露的徐世昌《韜養(yǎng)齋日記》記載:“乙未(1895年),三十日,晨起??磿懶?。云甫、子封來。午后看書。檢什物。慰廷、巽之來,略坐,約同至嵩云草堂(疑即松筠庵),談至二更后歸?!庇钟洠骸鞍嗽拢啡?,晨起。寫信。出門。晚赴嵩云草堂巽之之約,議開書局。同座陳次亮、陳養(yǎng)元(疑為陳三立)、康長素(康有為)、叔衡、子培、子封、慰廷。席罷,又談至三更后歸?!保ㄐ於骸段煨缒觊g的徐世昌》,見《北京觀察》2011年第三期,51~52頁)徐世昌是袁世凱的老朋友,袁在小站練新軍,特聘徐為參謀長。他的記載應該是可信的。多年以后,袁世凱當上了洪憲皇帝,康有為發(fā)電報請他退位,電文中還有一段敘舊的話,他說:“昔強學之會,飲酒高談,坐以齒序,公呼吾為大哥,吾與公兄弟交也。今同會寥落,死亡殆盡,海外同志,惟吾與公及沈子培、徐菊人尚存,感舊欷覷,今誠不忍見公之危,而中國從公以滅亡也?!保ā犊涤袨檎摷废聝裕?41頁)這里的徐菊人,就是徐世昌,菊人是他的號。
可見,康梁等維新人士最初對袁世凱是有好感的,以為他和榮祿的部下聶士成、董福祥不一樣,是個通洋務、講變法的新式軍人。所以,戊戌年(1898年)變法進行到緊要關頭,他們意識到了軍隊的重要性,希望能有一支軍隊是支持變法的,于是想到了袁世凱。根據(jù)王照的記載,最初也想到爭取聶士成,康有為曾托徐致靖、譚嗣同、徐仁鏡勸說王照,讓他去游說聶士成,并許聶士成直隸總督的官職。但王照不同意這種做法,他認為,光緒與慈禧的矛盾“純?yōu)榧覄罩疇帯?,而且,“?nèi)政何須召外兵,從來打草致蛇驚”,因此拒絕了他們的請求。(《近代稗?!返谝惠?,4~5頁)
于是,六月初,康有為又派徐致靖的侄子徐仁錄(字藝郛,又作義甫)到天津去見袁世凱。這次走的是徐世昌的路子。徐世昌與袁世凱是多年的朋友,有一種說法,袁世凱遇到大事一定先和徐世昌商量。徐世昌在日記中寫道:“(六月)初九日,晨起,來客。與延年談。澄甫仲明、徐藝郛仁錄,趙體仁同食,聚談半日?!笔沼钟洠骸拔绾蟮叫≌?。到慰廷家久談。徐藝郛同來,留宿營中?!笔沼钟洠骸俺科?。合大操。歸。與慰廷談。午后沐浴。與藝郛到文案處?!笔娜沼钟洠骸瓣幱?。與藝郛、仲遠暢一日,云臺(袁克定,字云臺,袁世凱之子)來?!笔迦沼钟洠骸俺科?。藝郛冒雨行?!保ā段煨缒觊g的徐世昌》,見《北京觀察》2011年第三期,51頁)
從徐世昌的日記中我們看到,徐仁錄在天津停留了大約一周,至于他是否見到了袁世凱,卻很難說。據(jù)十二日所記,“到慰廷家久談。徐藝郛同來,留宿營中”,也很難認定,徐仁錄只是“同來”,而沒有參加談話。最早認定袁世凱沒有與徐仁錄相見的人還是王照,他寫道:“后乃知往小站征袁同意者,為子靜(徐致靖)之姪義甫,到小站未得見袁之面,僅由其營務處某太史傳話(即徐世昌),所征得者模棱語耳?!保ā斗郊覉@雜詠紀事》,見《近代稗?!返谝惠?,5頁)但《康有為自編年譜》則言之鑿鑿,甚至復述了他們之間的談話:“先于六月,令徐仁祿(錄)毅甫(義甫)游其幕與之狎,以觀其情,袁傾向我甚至,謂吾為悲天憫人之心,經(jīng)天緯地之才。使毅甫以詞激之,謂‘我與卓如、芝棟、復生,屢奏薦于上,上言榮祿謂袁世凱跋扈不可大用,不知公何為與榮不洽?’袁恍然悟曰:‘昔常熟欲增我兵,榮祿謂漢人不能任握大兵權。常熟曰,曾左亦漢人,何嘗不能任大兵?然榮祿卒不肯增也?’毅甫歸告,知袁為我所動,決策薦之,于是事急矣。”(《康南海自編年譜》〔外二種〕,57~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