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川家康決勝錄》“忍耐”的得失(2)

德川家康決勝錄 作者:(日)山岡莊八


山岡:一個人性情急躁,的確會陷入失敗。所以當(dāng)我們以性情急躁之人作為談?wù)摰脑掝}時,就會覺得非常痛快,也非常有意思。這是因為我們彼此都清楚性急會導(dǎo)致失敗,因為大家都擁有同樣的失敗體驗。

桑田:大部分日本人的性情都比較急躁,因此,對于這樣的缺點,也自然會持有一種非常奇怪的親密感情。家康在與信長和秀吉的對比之中,總是抑制著這種缺點在自己身上泛濫,而他又只是一個世間凡人,我想自然會讓人覺得有些望而生畏。

山岡:對于這樣一個近乎完人的凡夫,別人當(dāng)然會覺得有些不易親近了。(笑)如果讓海音寺潮五郎去與信長對飲,一定不會有多舒服;如果換作會吹牛說大話的秀吉,潮五郎也會覺得不那么愉快;如果是和家康對飲,無話可說,也就無可奈何了,只好一個勁兒地喝酒。但如果要在這三個人之中選擇一個對飲,我覺得他還是會選擇家康。(笑)因為家康是一個善于忍耐的人,會給對方一種安全感。

桑田:只是家康擁有的這種長處,卻不是所有日本人都能夠擁有的。因此,他才會如此不被別人認可。我想,也就是在太平洋戰(zhàn)爭失敗之后,人們才逐漸開始認識到家康善于忍耐的這一優(yōu)點。關(guān)于家康,除了有“杜鵑”的川柳之外,還有一種“天下餅”的說法也非常流行:天下若為餅,則織田搗米,而家康做餅,乃坐享其成。這完全是蔑視英雄!

山岡:在江戶時代的人們眼中,家康的確只不過是坐享其成的一代梟雄而已。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地去分析這三個人,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最賣力氣的還是家康。盡管如此,在一般人眼中,家康還是不費吹灰之力,在毫不努力的情況之下,便奪取了整個天下。

桑田:信長和秀吉的后代非常無能。信長勉勉強強才留下了一脈香火,而豐臣家在撐到第二代的時候,便完全滅亡了。就算把關(guān)白秀次也算進來,才不過到了第三代??與此相比,家康的子孫后代可是香火旺盛,綿延不絕,是最有可能獲取天下的。

山岡:日本的國家體制,是遵循“天壤無窮”的理念建立的,即希望國家如宇宙中的生命般可以永恒地延續(xù)下去。可以說,家康很早便領(lǐng)悟到了這種方式。如果他沒有領(lǐng)悟到這一點,就會性急浮躁,家族的昌盛與滅亡也會在這一念之間轉(zhuǎn)換。

桑田:大多數(shù)的日本民眾,或者是對于歷史感興趣的人們,都會對像秀吉那樣由于后繼無人而失敗的人,或者是像源義經(jīng)那樣,擁有功績卻死于非命的人抱有同情心。這樣的人,也的確值得人們?nèi)ネ椤?/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