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些“血汗”工廠的環(huán)境非常殘酷,但人們還是自己選擇去那里工作。專家們指出,那是因為一份糟糕的工作總是聊勝于無。
——美國國家政策分析中心( NCPA)
血汗工廠讓我們對穿在身上的衣服感到很不舒服。我們了解到那些工廠通常位于發(fā)展中國家,非??膳?。我們甚至可能懷疑自己是不是像現(xiàn)代奴隸主一樣,享受著大批勞工在我們自己絕不會接受的惡劣環(huán)境中辛苦煎熬而生產出的勞動成果。
因此,當某些人拋出這么一個觀點,認為我們其實一點也沒必要感到不舒服,那可是相當具有誘惑力的。如果這種論調還說出了一些真的東西,那就更妙了。
這一觀點來自于美國國家政策分析中心,它的目標是“發(fā)展與促進私有經濟,憑借競爭實力、私營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精神解決相關問題”。那些不熟悉新自由市場理論的正統(tǒng)學說也許要納悶,像這樣一個機構究竟有什么要說的。不過,有關 NCPA的論調,需要通過它的價值而不是來源來做出判斷。
至于那些血汗工廠的工人“是不是自愿去那里工作”的討論暫且擱在一邊,集中的主要問題是:“一份糟糕的工作總是聊勝于無”。這種觀點聲稱,如果拒絕購買來自于血汗工廠的產品,那么我們所關注的那些工人會處境更糟。
這種觀點來頭不小,引用得最多的是露西·馬丁內斯·蒙特(Lucy Martinez-Mont)發(fā)表在《華爾街日報》上的文章“血汗工廠總比沒有工廠好”。她在文中聲稱,“禁止進口童工制造商品會減少就業(yè)機會,增加勞動力成本,導致從窮國撤廠以及增加債務。富國則會對第三世界國家造成妨礙,并剝奪一個窮孩子對美好未來的任何希望。 ”
馬丁內斯·蒙特所說的是事實。問題是,由此能得出什么結論呢?顯然不能就此推論說,我們可以繼續(xù)購買童工產品并且免受懲罰,就像許多(但不是全部)這種觀點的支持者所希望你相信的那樣。
這么說的理由是,我們可以做的選擇不僅僅是維持現(xiàn)狀,以及禁止進口這些產品。幾乎所有的“公平貿易”運動者都非常清楚這一點。比如加工工廠團結網絡(Maquila Solidarity Network)所建議的:“不提倡全面抵制童工生產的產品”。這種認為完全撤出或什么都不留下的做法,也會損害那些他們希望幫助的人的立場。而英國道德貿易組織的基本準則禁止“招募新的童工”,并強調“公司應該制定或參與以下方案并為之作出貢獻,即如果發(fā)現(xiàn)有任何雇用童工的情況,則務必讓她或他參與素質教育,并一直持續(xù)到成年”。
這一點很簡單。惡劣的工作條件的確可能聊勝于無,但這并不能證明我們應當支持惡劣的工作條件。另一種選擇不應該是無所作為,而是要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