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jié) 商朝(1)

簡明中國歷史讀本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


一  商朝的建立和發(fā)展

商興起于東方。成湯伐夏桀之前,大致活動于今天的冀南豫北及豫東魯西一帶,是夏朝的一個方國。

史書記載,商的始祖名契,與堯、舜、禹同時代,因輔佐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命作司徒,封于商地,賜姓子氏,所以,商以地為名,以子為姓。《詩經(jīng)·商頌·玄鳥》篇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講的是契母簡狄洗浴時,由于誤吞玄鳥蛋而受孕生契的故事。如同許多古代民族起源傳說一樣,這則傳說反映的是商始祖所具有的“天命”特質(zhì)。從契到成湯,歷經(jīng)14世,稱為商的先公時代,時間上基本與夏朝同時,其間先后八次遷徙,不斷地推進(jìn)商方國的發(fā)展。

成湯是商朝的第一個國王,定都于西亳(今河南偃師)。他起用原本為奴隸的伊尹輔政,先是消滅夏的屬國葛,接著剪除夏的羽翼韋、顧、昆吾等國,“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1],最后集中力量進(jìn)攻夏桀,雙方會戰(zhàn)于鳴條(今河南封丘東)之野,桀敗南逃,死于南巢(今安徽壽縣東南),夏亡。按照《史記·殷本紀(jì)》的記載,自成湯建國到商亡,共傳17世31王,時間長達(dá)五六百年。

成湯滅夏之后,成為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強(qiáng)大統(tǒng)治者,邊遠(yuǎn)地區(qū)的眾多諸侯國也紛紛來朝。由于長子太丁先死,成湯去世之后,其弟外丙、仲壬及其子太甲相繼即位,都由伊尹輔政。由于太甲不遵循成湯制定的典則,曾被伊尹放逐于桐宮(今河南偃師一帶),三年悔過自新,得以恢復(fù)王位。此后,從太甲到太戊是商朝統(tǒng)治較為穩(wěn)定的時期。隨后出現(xiàn)了王位紛爭,“廢嫡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2]的局面,導(dǎo)致商朝的政治中心經(jīng)常轉(zhuǎn)移,曾有過五次遷都,最后盤庚把都城從奄(今山東曲阜)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歷8世12王273年,未再遷都。因此,商也稱殷,或合稱殷商。

[1]  《孟子·滕文公下》。

[2]  《史記》卷3《殷本紀(j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