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新聞界最初遵命保持沉默

鄧小平改變中國: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 作者:葉永烈


雖說在1976年10月6日夜晚,中南海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由于葉劍英規(guī)定要“保密兩個月”,所以在第二天,《人民日報》一個字也沒有提及昨夜的大事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保持沉默。

10月7日,中國在平靜中度過。

10月8日晚上8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中,首先播出當天新華社的兩則重要電訊。這兩則電訊在10月9日《人民日報》頭版發(fā)表。

這兩則電訊其實是在10月8日作出的兩項重要決定。

第一項重要決定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關于建立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紀念堂的決定》。決定全文如下:

為了永遠紀念我黨我軍和我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國際無產(chǎn)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的偉大導師毛澤東主席,教育和鼓舞工農兵和其他勞動群眾繼承毛主席的遺志、堅持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把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進行到底,決定:

(一)在首都北京建立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紀念堂。

(二)在紀念堂建成以后,即將安放毛澤東主席遺體的水晶棺移入堂內,讓廣大人民群眾瞻仰遺容。

這一決定,明顯地違背了毛澤東本人在1956年親自簽名的關于將遺體火化、不建墳墓的建議。

華國鋒明知毛澤東在1956年作出過這樣的建議,可是在1976年的特殊情況下,卻不能不作出為毛澤東保存遺體、建造紀念堂的決定?!拔母铩卑褜τ诿珴蓶|的個人崇拜推到了頂峰。華國鋒作為毛澤東指定的接班人,他剛剛粉碎了“四人幫”,就不能不作出這樣的決定,以求“符合民心”。

1980年8月,鄧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的提問時,這么談及關于毛主席紀念堂的問題:

粉碎“四人幫”后,建毛主席紀念堂,應該說,那是違反毛主席自己的意愿的。五十年代,毛主席提議所有的人身后都火化,只留骨灰,不留遺體,并且不建墳墓。毛主席是第一個簽名的。我們都簽了名。中央的高級干部、全國的高級干部差不多都簽了名?,F(xiàn)在簽名冊還在。粉碎“四人幫”以后做的這些事,都是從為了求得比較穩(wěn)定這么一個思想考慮的。

第二項決定是《中共中央關于出版〈毛澤東選集〉和籌備出版〈毛澤東全集〉的決定》。這項決定提出“盡快出版《毛澤東選集》第五卷”。

其實,《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編選工作在此前有過兩起兩落: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在《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出版之后,曾經(jīng)由陳伯達主持編選過一個待審的初稿。陳伯達曾經(jīng)對筆者說,當時他報毛澤東審閱,因毛澤東“倦于看舊作”而擱置下來?!睹珴蓶|選集》第五卷原本要在1969年10月1日作為向國慶20周年的獻禮書,也因毛澤東不同意出版而取消。

1975年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時,曾經(jīng)由胡喬木主持編選《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后來因“批鄧”而中止。

這次,在原先兩次編選的基礎上,經(jīng)過重新編選,終于在1977年4月15日出版了《毛澤東選集》第五卷。

在《中共中央關于出版〈毛澤東選集〉和籌備出版〈毛澤東全集〉的決定》中,有一段話是引人注意的:

出版《毛澤東選集》和《毛澤東全集》的工作,由以華國鋒同志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直接領導,下設一個毛澤東主席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負責整理、編輯和出版的具體工作。

這句“以華國鋒同志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是毛澤東去世以后第一次這樣公開見報。

在毛澤東去世之后,由“輿論總管”姚文元把持的新聞傳媒從來不提“以華國鋒同志為首”。例如:

“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堅持毛主席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路線,沿著社會主義道路繼續(xù)前進,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

“我們一定要最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行動,全黨服從中央,堅決維護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

所以,從“黨中央”到“以華國鋒同志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文件的不同提法,其實悄然地反映了中國政局的重大變化。

不過,盡管《人民日報》和中國各報都在1976年10月9日醒目地刊登了中共中央的決定,卻沒有多少細心的讀者從中悟出中國政局發(fā)生的重大變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