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建議大家接受什么生活之道,然后死死墨守。意識之于大家,就像基因之于胚胎的發(fā)育。不同之處是靈性的成長需要有所選擇。當清楚了純粹意識到底是什么后,心智就指向它。為了避免聽起來太過玄妙,我來和大家分享一個古印度《奧義書》中的寓言故事。
一個馬車夫駕馭馬車,揮鞭策馬越跑越快。天氣晴好,他心情也好,好像擁有了整個世界。此時,他內(nèi)心有個微弱的聲音在說,“?!?,興奮之余,馬夫沒有將其放在心上,他甚至不確定聽到了什么。那個柔和的命令又一次從內(nèi)心發(fā)出:“?!?。
這一次,馬夫清楚地聽到了命令,他很生氣,于是他鞭笞馬兒跑得更快。但內(nèi)心的聲音一直在重復著,沒有提高音量,直到馬夫想起了什么。車上坐的是他的主人呀!馬夫勒住馬,慢慢地停下來。
這個寓言里,馬就是一直在被自我鞭打的五大感官和大腦。自我自以為操縱一切,但馬夫的主人才是靈魂,他的命令必須聽取。自我收斂了,馬夫放下偽裝,認清了自己的身份。心智不再狂亂,他及時學會了收手。停下并不是終止,而是清楚自己到底是誰——是一個擁有所有神性特點的靈魂,而這些特點恰好與純粹意識相吻合。
我認為每家都應該有個敬神的角落——一個芳香四溢的玫瑰花或者薰衣草圣壇,一片水晶,一個放在陽光照耀下的銅佛。神性要有未來,就需要日日提醒。提醒什么?那就是來自馬夫內(nèi)心的聲音。
我并不想通過界定靈魂而束縛了它,大家需要親身體驗。但我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篇《薄伽梵歌》的文章,是以靈魂的角度來寫的:
我充斥著整個宇宙,無形婆羅門。萬物皆有我,我是存在之源,我是萬物的種子。
無論生死,我無處不在。所有創(chuàng)造皆有我,所有存在內(nèi)外皆有我。
最后,靈性之路成就了一件很簡單的事,使永恒的話語幻夢成真,信仰變成了可信的學問。而在此基礎上,神再次受到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