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兩種視角下的世界觀(6)

世界之戰(zhàn):科學與靈性如何決定未來 作者:(英)倫納德·蒙洛迪諾


人類的勝利在于我們的理解力。正是因為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對人類起源的思考以及對地球的洞悉,才讓我們有異于其他物種。當然科學帶來的副產(chǎn)品就是,我們既擁有了利用自然為人類造福的能力,也擁有了利用自然來破壞人類的能力。然而人類的道德選擇取決于人類的本性及其所處的文化。事實上,人類在懂得萬有引力定律之前就已經(jīng)懂得了向敵人扔石頭,在懂得了煤燃燒的熱力學原理之前就已經(jīng)學會了向敵人發(fā)射火球。

有組織的宗教和靈性學宣揚與人為善、不能作惡,然而事實遠非如此。東方的宗教并沒有阻止亞洲的血腥戰(zhàn)爭,西方宗教也沒有阻止歐洲的戰(zhàn)爭歷史。事實上,在宗教名義下被屠殺的人要遠遠超過死于原子彈爆炸的人。宗教除了教人們一心向善、充滿愛心以外,還成了人類相互憎恨的工具。鑒于此,迪帕克提出的和平靈性學路線理所當然地成為受大眾歡迎的選擇,但是迪帕克的形而上學論已遠遠超出了靈性學的范疇,無法對宇宙的本質(zhì)作出解答。迪帕克相信宇宙是一種智慧設計,處處充滿愛,這聽起來撩人遐想,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迪帕克批評科學將生命看成從本質(zhì)上是唯物主義的。對于迪帕克而言,唯物主義意味著科學家不應去關注事物本身,不應有想要占有它們的欲望,而只應去研究科學家們所能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可以用儀器探測到的、可以用數(shù)量去衡量的事物。迪帕克對比了可見的和可以測量的宇宙和內(nèi)在的、不可見的、具有絕對優(yōu)勢的“擁有無限可能”的內(nèi)在領域,這一“超然領域”存在于我們的感官之外,是一切可見事物的源泉。迪帕克激情澎湃地宣稱只有接受這一超然領域,科學才能打破局限,最終拯救這個世界。但是只是辯稱這一內(nèi)在領域可以打破科學的局限,可以拯救整個人類,或者辯稱這是圣人和先知教給我們的,并不表明這一切就是事實。如果你現(xiàn)在正在吃一個芝士漢堡,而我告訴你,在某個你看不見的地方會有一塊菲力牛排,你就會問我是怎么知道的。只有這些答案才能讓一個信念成為現(xiàn)實。所以迪帕克的觀點要想具有說服力,這些問題他就必須要回答。

正如迪帕克所說的,問題的關鍵是知識,以及獲取知識的方法。迪帕克批評科學否認“主觀體驗”的價值,但當一個科學家描述氦原子“非常重”,而另一個科學家描述其“很輕”時,科學并未否認主觀體驗的價值??茖W家有著客觀精確的測量觀,以及客觀精確的測量工具。他們竭力確保測量觀念和測量工具不受“愛、信任、忠誠、美、敬畏、憐憫和驚嘆”等情感的影響,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會否認這些情感。

科學家會受到直覺和主觀情感的指引,但他們同時也意識到另外一面的重要性:驗證??茖W總是遵循著觀察、理論和驗證這一循環(huán)過程。這一過程會不斷重復直到實證證據(jù)與理論相符為止。但是如果概念的定義不夠精確,實驗控制不夠嚴格,這一方法可能會失敗,因此科學方法的這些因素是至關重要的,它們可以區(qū)分好科學和壞科學、真科學和偽科學。迪帕克說耶穌是科學家,他是嗎?當耶穌受到侮辱時,他或許不會利用實證的方法去驗證不同的應對方式。他可能不會嘗試將自己的另一半臉伸給其中一些人,將另外一半人用鉤子吊起來,去看看到底哪種方法更有效?;蛟S當?shù)吓量朔Q耶穌為科學家我就表示反對,這似乎顯得有些愚蠢,但這也引出了一個重要的主題——術語的運用。這在本書后面的部分非常重要:當談論科學問題時,運用術語要非常謹慎,絕不能隨便濫用?;蛟S在辯論時使用不精確的詞語很容易,但卻很危險,因為辯論想要具有說服力,最重要的就是其微妙而精確的用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