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迷魂記(5)

從彌敦道出發(fā) 作者:王小牙


月半軒尼詩

身邊的異性友人有的愛范冰冰,有的愛桂綸鎂,有的愛林熙蕾。但他們統(tǒng)一都愛湯唯。有時刻薄地想,他們大概都是愛《色?戒》里那雙被撕開的絲襪罷了。

看過《月滿軒尼詩》后,才一點一點察覺出湯唯的美來。

《月滿軒尼詩》的編劇和導演是岸西。十幾年前她編劇的《甜蜜蜜》至今仍是我摯愛的港片之一。以前聽鄧麗君唱的《甜蜜蜜》,總覺得有點女人的小矯情和發(fā)嗲。自從有了電影后,再聽到或者哼起這首歌時,總會涌起一絲惆悵在心頭。

同是愛情電影,但比起《甜蜜蜜》的大起大落,《月滿軒尼詩》只算是一段愛情小品。它和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一樣,是一杯淡極的清茶,一口口喝時沒有特殊的感覺,只是非常之解渴,且事后回味,唇齒留香,口有余甘。沒有劍拔弩張的刀光劍影,沒有大起大落的悲歡離合,故事的戲劇沖突亦不強烈,像極了我們日常的生活:雖則時有波瀾,但這種波瀾在自己看來是大事,在旁人眼中卻只是茶余飯后的談資而已。

與王佳芝不同,湯唯此番飾演的愛蓮呈現(xiàn)出的是一種嫵媚的嬌俏,性感的單純。這些氣質雜糅起來,讓她變得非常迷人。這種迷人不再具有挑逗的風情,而隱藏在平靜之下,暗潮洶涌。

許多剛到香港的人,都會好奇:香港有上環(huán)、中環(huán),那下環(huán)在哪里?

軒尼詩其實就是“下環(huán)”。軒尼詩,原意為小灣畔,在150年前是港島北岸線的一個細小多沙的海灣,因為在地理上它是處于較低的位置,故又稱為下環(huán)。

軒尼詩道位于香港島北岸中央位置,連接香港島西面的灣仔與東面的銅鑼灣。路線大致為東西走向,大部分路段為四線雙程行車,西接金鐘道,東接怡和街。它是一個新舊并存的獨特社區(qū),揉合舊傳統(tǒng)與新發(fā)展的精粹,亦是香港歷史最悠久和最富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地區(qū)之一。

找尋張愛玲曾經提過坐巴士往香港大學的風景,或僅是虛擬的感覺,便要由軒尼詩道開始。軒尼詩一詞充滿殖民地文化色彩,它是為紀念第八任港督軒尼詩爵士而命名。然而軒尼詩道的命名,卻是他離任二十幾年后的事,歷史對他的記錄主要有兩件事,一是允許華人在中區(qū)興建商店與建筑物,另一是委任第一位華人非官守議員伍才進入立法會,拉攏當時日漸富裕的華人精英以穩(wěn)定社會。軒尼詩道與軒尼詩的關系亦僅此而已。

雖然有個美麗的名字,但軒尼詩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市井之地。它和灣仔其他的街頭并無太大不同。一樣的人流密集,一樣有茶餐廳、雙層大巴和許留山。

軒尼詩除了湯唯,還有聲名赫赫的南海十三郎。

南海十三郎的故事,早已被香港電影人拍了個爛熟。但奇怪的是,每一次看,我都會唏噓不已。

南海十三郎名叫江譽镠,別字江楓。1909年出生于廣州南海,因在家中排行十三,故稱南海十三郎。他的父親是廣州名士江孔殷,清末最后一科進士,世稱江太史。江太史交友廣闊,從達官貴人到販夫走卒,到三山五岳三教九流都來之不拒。太史第內常年食客滿堂,飯局不斷?;洸酥械慕浀鋫魇乐鳌疤飞吒奔丛诮返挠H自指導下誕生于江家私廚。

南海十三郎早年就讀廣州河南南武中學,因頑皮鬧事而被逐出校。香港大學習醫(yī)時,為愛情而中途離港追隨女友到上海,適逢一二八事變而不能回港,無法完成學業(yè)。后來晉身梨園,效力于覺先聲劇團。他恃才傲物,創(chuàng)作事業(yè)如日方中時,卻遭逢愛情和事業(yè)的打擊,生活潦倒,更因神智失常,被送入精神病院,晚年四處流浪,最后在青山醫(yī)院病逝。堪稱男版的“卡蜜兒?克勞黛”。

在軒尼詩道流浪的那些日子里,南海十三郎早已神志不清。唯有一些至今健在的老人,還記得他從街的另一頭信步走來的樣子。雖然失常,南海十三郎卻依然保持著讀書的禮節(jié),才不動粗,也不會大聲喧嘩。如有人認出他來,施舍些飯食,他便欣然接受。

南海十三郎的一生,如同《紅樓夢》一般,前半部繁華后半部悲涼,“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而軒尼詩道,正見證與記載了這場悲辛。

漫步在軒尼詩道時,正值晴空夜晚。所以抬頭仰望,也能望見明月當空。只是并非月中,沒有滿月,也算是稍留遺憾了。交通tips

巴士:25路

地鐵:灣仔站A2出口、A4出口及B1出口

銅鑼灣站B出口及D2出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