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當組織結構具有充分的流動性和適應性時,社群才能發(fā)揮作用
由于市民是自治的,社群就允許他們任意形成或解散團體。市民擁有完全的行動自由,并不受既定或正式的結構所約束。他們的行動方向通過與其他市民的協(xié)作而自動產(chǎn)生。將一些微粒放在一起,再加一些水,這些微粒就會神奇地自我聚集為一體。微??梢宰孕姓业胶线m的位置,消耗最低的能量,存在于平衡的系統(tǒng)之中。這一現(xiàn)象是由科學的基礎規(guī)則驅動的:吸引與排斥,以及大小和形狀。
這類性質也適用于其他更大一些的有機體,例如變形蟲。變形蟲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小的生命體。他們自由地改變著形狀—擴大、分割、解散。他們隨意改變形狀的能力,是其存活的關鍵因素。這些吸引人的特征激發(fā)了京瓷(Kyocera)集團創(chuàng)始人稻盛和夫(Kazuo Inamori)的靈感,并在公司內部創(chuàng)建了很多名叫“變形蟲”的小型盈利中心。
變形蟲(amoeba)這個詞,來源于希臘語的amoibe,意為改變。這個詞被用來描述一個實體中最微小最基礎的層次,并用來形容其類似生命的、“應對環(huán)境不斷復制和變化形狀”的能力。
正如自然界中的變形蟲一樣,京瓷的“變形蟲”可以根據(jù)市場需求和情況迅速作出調整。每個“變形蟲”由3~50個員工組成,每位員工分別承擔著策劃、決策和行政管理的職能。在京瓷集團這個日本企業(yè)中,有大約800個這樣的“生物”。
變形蟲就是臨時的工作組,執(zhí)行特定任務、生產(chǎn)特定產(chǎn)品。隨著任務和產(chǎn)品的變化,變形蟲工作組也相應作出變化。變形蟲工作組能夠以天為單位實現(xiàn)改變,每一個工作組都承擔著全部的盈利與損失的責任,但仍然依靠京瓷的總體戰(zhàn)略和目標維系在一起。
這些小單位帶來的市場靈活性,使得京瓷成為了日本最成功的企業(yè)之一。公司迅速從單一產(chǎn)品擴張到一系列工業(yè)陶瓷產(chǎn)品、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電信設備,以及電子元件等等。橫跨遍及世界的189家分公司。不妨用“一系列相互連結的社群”來形容這家企業(yè)。
這些公司中的變形蟲工作組是如何運作的?變形蟲不僅僅是組織中一個個分支的末端團體。變形蟲的經(jīng)理和員工充滿動力,仿佛一個小型獨立公司的所有者一樣。稻盛和夫這樣說過:“在變形蟲領導的指導下,每個變形蟲工作組都自行制定計劃。變形蟲中的所有成員都將各自的智慧和努力集合起來,以實現(xiàn)目標。這樣,每位員工都在工作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并能自發(fā)自覺地參與到管理中來。這樣一來,就實現(xiàn)了‘所有人的管理’”。變形蟲系統(tǒng)在京瓷集團中能夠起效,是因為稻盛和夫的經(jīng)營理念是以這樣的信念為基礎:“當個人將能力、才華、努力致力于其所歸屬的組織,而不是個人利益時,就能實現(xiàn)最大程度的滿足?!?/p>
變形蟲彼此之間雖然是分離的,但其結構充滿流動性,能夠分割成為更小的單位,從京瓷的一個部分移動到另一個部分,甚至還能與其他的變形蟲工作組相融合,形成更大的變形蟲。這一流動性被認為是組成變形蟲工作組的每位個人為了組織的崇高利益而努力的結構。幾個小型變形蟲工作組可以組合成為更大的變形蟲,繼而還能形成再大一些的變形蟲。這樣來看,京瓷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變形蟲。
京瓷的變形蟲工作組值得人們留意的正是其產(chǎn)出的結果。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并不存在任何事先設定的生產(chǎn)線或任務組織。一個變形蟲之中的個人,甚至另外一個變形蟲之中的個人,都可以結合為一體,為一個新機會而努力,從現(xiàn)有的變形蟲中脫離開來,創(chuàng)建出新的變形蟲。京瓷內部的生產(chǎn)線,從各個變形蟲之間的互動開始,演化出了一種多米諾效應。每一個生產(chǎn)線,以及每一個參與其中的變形蟲,都是獨一無二的。
由于市民擁有很大程度的自由,他們就可以自由尋找最佳工作崗位,為組織作出最大貢獻,與不同部門的員工協(xié)作,進行新點子的創(chuàng)意與執(zhí)行。
由于高度自治和獨立性,因此市民在組織上并不存在既定的結構或指示。而是隨著市民不斷汲取思想,根據(jù)工作不斷創(chuàng)建并分拆團隊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身的策略。這些團體并不需要實體的組織形式也可以實現(xiàn)協(xié)作。作為自主、自我驅動的個體,市民能夠隨時決定,如何以社團的長期目標為根本,最富成效地執(zhí)行工作。
對于參議員與市民類型的組織來說,一個流動的結構對支持市民和組織的長期成功來說至關重要。議員必須要考慮到各種不同結構的影響,不僅是對工作執(zhí)行情況的影響,也是對市民需要與需求的影響。
市民社群可以是物理實體,也可以是虛擬的
科技的興起,使得所見略同的人們無須面對面即可形成協(xié)作。擁有強烈認同感的市民之間能夠形成虛擬社區(qū),超越地理的界限,在彼此之間形成聯(lián)系。杰米·黑伍德(Jamie Heywood)身負一項使命。雖然這位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機械工程師一向充滿抱負,但這次情況卻不同,而且與他的家庭關系極為密切。醫(yī)生說,一開始的癥狀很輕微,幾乎察覺不倒??赡軙杏X比平時更加笨拙一些??赡芘紶枙?,或不時掉東西??赡軙X得手臂與腿部有些虛弱,但也可能是因為工作勞累、睡眠不足或壓力太大導致。
而對于杰米的弟弟,做木匠的史蒂芬來說,他第一次是在右手上感覺到癥狀的。史蒂芬身高6英尺3英寸,非常強壯,有著鋼鐵般的臂膀。29歲時,他正在加州親手打造著自己的夢想家園,突然覺得有點不對勁。他也說不出具體哪里出了問題,但是右手感覺有些虛弱。那時,他便懷疑,自己的身體是不是出了大問題。去了醫(yī)院才知道了令人震驚的事實。1998年12月,史蒂芬被診斷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或稱葛雷克氏癥(Lou Gehrig’s Disease)。從那天起,杰米的人生便被徹底改寫了。弟弟的病給了他動力,最終創(chuàng)建起了一家非常特別的公司,專門致力于為患有終生疾病的患者提供服務。公司叫做“像我一樣的病人”(PatientsLikeMe)。
在尋找ALS藥物治療的艱苦過程中,史蒂芬·黑伍德的故事和杰米為此付出的努力將永遠被人們銘記。自傳體電影《生生不息》(So Much So Fast),及普利策獎得主、作家喬納森·維納(Jonathan Weiner)的著作《兄弟的監(jiān)護人》(His Brother’s Keeper),都是對史蒂芬一生和他與惡疾頑強抗爭的記錄。杰米還創(chuàng)辦了ALS TDI(ALS治療開發(fā)學會),被稱為是“全世界致力于ALS研究的最高端的實驗室”。但是,在史蒂芬的故事給我們帶來的種種光環(huán)之中,PatientsLikeMe則對全世界上百萬病人的人生帶來了巨大影響,給了他們希望和分享治療信息的能力,以及遠隔千里也能相互溝通的新方式。
如果你不幸是10萬人中那一位深受頑疾困擾的人,那么就會發(fā)現(xiàn),很難收集與疾病相關的信息,很難找到像你一樣的人可以與他分享你的經(jīng)歷,了解治療過程。并且人們希望知道“他們與其他人相比情況如何?我的病情發(fā)展迅速還是緩慢?我和其他病人相比,治療與用藥情況如何?我的用藥劑量是比別人高還是低?”這樣的信息對很多人來說都很難獲得,但是有了這樣一個工具,病人們就可以隨時了解自己在整個世界中的位置。
PatientsLikeMe為患有嚴重終生疾病的患者提供了一個平臺,在這里,他們可以形成互動,而互動的同時,又能收集到重要的信息,幫助進一步加快新型有效治療方法的開發(fā)。平臺由杰米和他最小的弟弟本創(chuàng)立,他們的信念基于這樣一個事實:“成千上萬病人的集體智慧比任何一個單一個人都要豐富,無論這個人作過多少研究調查?!?/p>
如果沒有針對醫(yī)療信息的開放式分享,那么PatientsLikeMe也不會取得成功。在人們推出自己的簡介,列出自身的癥狀、用藥和治療情況,以及其他相關細節(jié)之后,就能看到其他和他一樣與相同疾病抗爭的病人的情況。然而,PatientsLikeMe作出的最大貢獻,還要算是通過建立起會員具體信息的數(shù)據(jù)庫,來為醫(yī)藥行業(yè)提供支持,為醫(yī)生提供來自全世界的信息,供他們收集和分析。事實上,行業(yè)管理者可以通過這一平臺,及時收到來自患者的藥物副作用信息,而不同于藥物制造商的報告。而醫(yī)藥公司也可以在這個大型網(wǎng)絡上招募患者,進行臨床實驗。黑伍德這樣說:“我們的網(wǎng)站上已經(jīng)有了全美5%的ALS患者。這對于存在于任何地方的病人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數(shù)據(jù)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