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20 歲的老三李稱意早到該娶妻生子的年紀了。母親和家人早就為他選好了合適的對象——稱意姑媽的小女兒。“稱意的姑媽在當?shù)丶揖尺€算富裕,稱意以后可以過上好日子了。”想到這里,當媽的終于可以放下一顆心了。可是,接受過學校教育的李稱意卻不同意這門婚事——他一直只把姑媽的小女兒當做妹妹一般看待。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心中有千般不愿,他最終還是硬著頭皮與表妹走進了貼著大紅喜字的洞房。不情愿的婚姻自然不幸福,婚后的生活仿佛在虛度光陰,稱意不時自問:“難道自己的一生真的要如此度過嗎?”當時解放戰(zhàn)爭正進行得轟轟烈烈,年少輕狂的李稱意暗暗下定了決心。
稱意離家了!他帶著幾件單薄的衣物和一點盤纏只身前往山海關,投奔了國民黨部隊。血氣方剛的他向往的是男人廝殺的戰(zhàn)場,而不是困在家中,面對和自己沒有感情的妻子。1948 年,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能力,李稱意成為岳陽縣國民黨三青團分隊隊長兼第九保保長。
國民黨在內戰(zhàn)中節(jié)節(jié)敗退。1948 年9 月至1949 年1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三次決定勝負的戰(zhàn)略性戰(zhàn)役——遼沈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和平津戰(zhàn)役。遼沈戰(zhàn)役的勝利使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具有一定基礎的鞏固的戰(zhàn)略后方基地,大大激發(fā)了人民解放軍的斗志。接下來的淮海戰(zhàn)役,使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qū)從此變了顏色,國民黨統(tǒng)治的心臟地帶——寧滬一帶隨之成為解放軍的囊中之物。最后一戰(zhàn),人民解放軍乘勝追擊,解放了華北全境。與此同時,蔣家王朝賴以維持統(tǒng)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殆盡,不得不卷鋪蓋走人——敗走臺灣。身為國軍之一員,經過三次慘烈戰(zhàn)役仍幸存的老三李稱意也只得隨部隊倉皇逃離大陸,臨走前僅給妹妹寄去了一張一身戎裝的照片。
從此,李稱意和家人之間開始了長達40 年的分離!那時的李稱意不了解,他的離開,讓母親痛徹心扉;他不知道,他這一走,與母親竟是永別;他不能預料,他的家族因他的選擇而遭受了難以數(shù)計的磨難。而大陸與臺灣,這兩個原本有著緊密血緣關系的親人,在這40 年中卻成為冷若冰霜的陌生人。
老大的堅毅
稱意離開了,可他不知道他已經有了一個未出世的孩子。由于稱意是國民黨反動分子,他的妻子迫于無奈,改嫁了一個共產黨員,狠心地將剛生下來還未滿月的孩子獨自留在了李家。
這么小的孩子,粉嫩的臉像豆腐一般,老大李如意實在不忍心將他拋棄,況且孩子身體里流的可是李家的血脈?。∷Ьo了這個小小的孩子,懷抱的溫暖讓孩子漸漸地瞇上了雙眼,發(fā)出均勻的呼吸聲。他低下頭端詳,孩子長得多么像三弟?。∷露Q心,無論如何自己都要撫養(yǎng)這個孩子,絕不能讓他無法擁有和正常孩子一樣的父愛與母愛!只是如意家里本來就已經有了四個女兒和兩個兒子(大兒子就是我的爺爺李踏青),再加上身體多病的妻子和年老的母親也需要他來照顧,養(yǎng)活九個人的重擔一下子就壓在了本來日子就過得很拮據(jù)的如意身上。如意每天都為填飽肚子而費盡心思,每一分錢都經過前思后想再小心翼翼地花。但饑餓與貧窮像一個透明的玻璃罩,困住了他,讓他無法呼吸。有時明明看見熱騰騰的包子就在眼前,肚子餓得咕咕叫,可是無論怎樣去掏已經補過無數(shù)次的口袋,還是找不出一個子兒來。慶幸的是,如意天生就是個樂觀的人,他教育孩子們要樂觀知足,用樂觀的眼睛看待世界,世界就會是美好而明亮的。在他的影響下,我爺爺也時常教育我要做個樂觀向上、懂得知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