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于神的學理(1)

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 作者:(美)安德魯·紐伯格


過去十五年中,我懷著傳教士追求上帝般的熱誠,探討了有關靈性的神經(jīng)機制。有的宗教儀式可以讓人得到紓解,有的則讓人全神投入并儆醒,但也有少數(shù)可以將修行者帶入神秘體驗的超驗領域,并在那種境界中改變了整個人生。

我們在賓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jīng)證實,神是意識的一部分,一個人愈是心心念念想著神,便愈會改變自己大腦某些特定部分的神經(jīng)回路。因此,我敢大膽地說:神能夠改變?nèi)说拇竽X,不分基督徒、猶太教徒、穆斯林、印度教徒,乃至不可知論者或無神論者。

在《神為什么永在》(Why God Won’t Go Away)中,我曾舉證說明,在結(jié)構(gòu)上,唯獨人類的大腦可以感知并制造靈性的實在。但這種感知的確定性卻又無法加以證明,反而要靠大腦運用邏輯、理性、直覺、想象與感情,將神與宇宙整合到人的價值、行為與信仰所構(gòu)成的復雜體系中。

但不論多么努力,以我們的腦力來說,宇宙的終極本質(zhì)為何,始終無解。因此,某些終極問題仍然存在。生命起源何處?終止于何處?終極目標為何?靈性的實在確實存在,或者只是心智虛構(gòu)出來的?如果真的有神,這樣的一個實體可以像米開朗琪羅畫在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的那樣向我們伸出手來嗎?或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伸出手的是我們的心智,在擁抱一個或許真實或許不真實的神?

對于這些問題,神經(jīng)科學雖然還沒有答案,但有關宗教信仰與體驗對人類大腦所產(chǎn)生的效應,神經(jīng)科學卻可以加以記錄。此外,它還可以解釋,無論神是形象、感受、概念還是事實,大腦是如何對其進行詮釋與反應,進而轉(zhuǎn)變成為既有意義又真實的知覺。但神究竟是否存在,神經(jīng)科學無法告訴我們。事實上,迄今為止,只能這樣說,我們眼見之物是否確實為真,大腦并不在乎,它唯一在乎的是這些事物是否有益于我們的生存。如果神能夠為人類提供舒適感或安全感,那他就是有益于人類福祉的。但是,如果把神看成是復仇之神,會為了自己的公道而傷害別人,這樣的信念又在推動我們在社交上采取破壞的手段時,就會對大腦造成傷害了。

明辨真實并非大腦的強項,正如本書另一作者馬克與我在《信者恒信》(Why We Believe What We Believe,平裝本書名:Born to Believe: God, Science, and the Origin of 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y Beliefs, 2007)中所指出的,人類的大腦似乎很難辨別虛幻與事實,有時一些明明不存在的東西,總是看得到;有時分明是真實的,卻又看不見。事實上,對于外在的世界,大腦甚至不想理清,往往只是抓住幾個暗示不放,然后用推測、想象與信念把剩下來的地方填滿。神經(jīng)這種含混的特性,非但不是缺陷,反而促使我們用想象力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其中充滿了理想、功利、有時卻又無用的東西,如同小孩護眼罩和盲人電子角膜,不一而足。

同樣的,在想到神的時候,大腦也創(chuàng)造了形形色色充滿著理想、功利、有時卻又無用的神學——從復雜的道德價值體系到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天使。但不論人類的神學是何等浩瀚,大腦對自己所制造出來的神的概念與形象還是不滿意,于是殫精竭慮地思索,最后創(chuàng)造了形形色色的靈修與信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