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驅(qū)者徐繼畬(3)

大歷史的小切面:中國近代史的另類觀察 作者:周英杰


實際上,除了大膽突破“華夷之辨”的窠臼,《瀛寰志略》最值得注意的是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民主制度的深層認知,這集中體現(xiàn)在刻在華盛頓紀念碑上的那短短數(shù)百字之間。一位在那個時代擔任一定級別的官員,能夠有如此高遠的眼光,其思想之超前真是令人擊節(jié)慨嘆!尤其是對美國政治體制的認識,他雖然沒有明確主張中國應該加以學習,但徐繼畬顯然看出了人家和我們的皇權(quán)專制體制的不同之處,而且公開贊揚了這種制度的優(yōu)秀之處。這一點的確可算作是驚世駭俗的空谷足音了。

須知,當時大清國思想界,實際上還是相當保守、封閉和落后的。究竟保守、封閉和落后到什么程度呢?這里僅舉一例——鴉片戰(zhàn)爭前夕,當時為朝野上下所尊崇的大學者俞正燮在談到洋人時,竟然頑固地認為:洋人的生理結(jié)構(gòu)跟我們不一樣,洋人的心臟有六個竅,睪丸有四個(轉(zhuǎn)引自李敖相關(guān)著作)。在這樣的氛圍下,即使是魏源那樣只看到西方的器物層面很是先進的皮毛之論,已經(jīng)屬于“大逆不道”,為大部分守舊派所人士不容,更不用說直接贊美美國政治制度的徐繼畬了。當時,具有像他這樣超前思想的人真正稱得上是鳳毛麟角,屬于百分之百的特立獨行的“異類”!

事實上,徐繼畬的超前性還可以從他與兩位晚清開明派人士的比較上體現(xiàn)出來。其一便是在晚清時期開風氣之先的郭嵩燾。郭嵩燾是大清帝國的第一位外派公使。這樣的一份在今天看來非常重要的美差,在當時卻引動了天下士紳階層的痛詆。郭嵩燾本人為此被他的湖南老鄉(xiāng)咒罵為“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不容于堯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的“鬼使”。

然而,即使是這樣一位先行者,當初在看到《瀛寰志略》里講述英法諸國之強時,也以為有點過分。直到1876年出使英國,游歷了歐洲之后,才恍然大悟地感慨:“徐先生未歷西土,所言乃確實如是,且早吾輩二十余年,非深識遠謀加人一等者乎?”

另一位是親身領(lǐng)略了美國選舉制度的黃遵憲。黃遵憲從1870年代末期擔任中國駐日本使館參贊,到1894年擔任新加坡總領(lǐng)事,在國外居住了10多年,可算是那個時期對于外部世界有比較全面的了解的少數(shù)中國人之一。但就是這樣的一位熟知當時世界情勢的開明派人士,在1882年至1885年出任清政府駐美國舊金山總領(lǐng)事期間,卻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對他所看到的美國的總統(tǒng)選舉制度,做出了極為負面的評價,并將之寫在了一首叫做《紀事》的五言長詩之中——

彼黨訐此黨,黨魁乃下流。少作無賴賊,曾聞盜人牛。又聞挾某妓,好作狹邪游。聚賭葉子戲,巧術(shù)妙竊鉤。面目如鬼蜮,衣冠如沐猴。隱匿數(shù)不盡,汝眾能知否?是誰承馀竅,竟欲糞佛頭?顏甲十重鐵,亦恐難遮羞。此黨訐彼黨,眾口同一咻?!瓰踔x總統(tǒng),所見乃怪事。怒揮同室戈,憤爭傳國璽。大則釀禍亂,小亦成擊刺。尋常瓜蔓抄,逮捕遍官吏。至公反成私,大利亦生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