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的第一個場景是一組兒童走進教室。他們對面前擺放的各種物體很感興趣并很快被吸引住了,他們顯得很快樂,擁有這么多東西使他們非常高興。每一個兒童拿起一件東西就開始工作了,過一會兒又把它放在一邊,又拿起別的東西,如此重復,從一項活動到另一項活動。第二個場景同樣是一組兒童走進教室。他們慢慢地走著,停下來并環(huán)顧四周。同樣還是那么多的物體,但是他們很少拿起來,只是聚集在它們周圍,看著站著,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著。
那么,現(xiàn)在我們要問,哪一組是身心有缺陷的兒童,哪一組是正常兒童呢?答案似乎有點出乎意料了,有缺陷的兒童是高興的,富有生氣的,到處走動,從一件物品到另一件物品。也許對看這部電影的人來說,不禁要問,這些兒童看起來更聰明更靈活,為什么他們居然是有缺陷的兒童呢?這是因為,通常成人習慣于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他們通常會把做了一件又一件事的活潑快樂的兒童看作是聰明的孩子。但實際上,正常的兒童是用一種安靜和鎮(zhèn)靜的方式到處走動的。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他們長時間站著不動,沉思并注視著一件物品。他們以驚人的方式證明,正常兒童的標志是安靜和有分寸的活動,并伴隨著認真的思考。
萊維教授的實驗結(jié)果跟目前普遍接受的概念是相沖突的,因為通常的看法就是聰明的兒童會像電影中有缺陷的兒童那樣活動。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發(fā)現(xiàn)是,一個正常的兒童雖然也充滿著對外部環(huán)境的好奇,但是他的行動是緩慢和經(jīng)過沉思的,受到自我控制的,由理性所指導的。這些兒童被他所看到的物品激發(fā)起來,就能掌握這些影響,結(jié)果他就能充分運用它們??梢哉f,自我控制和有節(jié)制的活動才是有價值的。并且重要的是,兒童不是要用某種方式去到處亂闖,而是應(yīng)該掌握自己的運動器官。不僅僅是對感官刺激的反應(yīng),而是在理性的指導下的到處走動。這些內(nèi)部的控制會使兒童精力集中,思想和活動都固定在一個物體上。
對個人來說,用一種審慎和沉思的方式活動,實際上是正常的。這是一個內(nèi)在紀律的標志,表現(xiàn)為一種有條不紊的外部行動。如果缺乏這種內(nèi)在紀律,個人就失去了控制自己行動的能力,而受到另外一個人意志的支配,就像漂泊的船一樣,沒有自己的航向。
他人的意志很難產(chǎn)生訓練有素的行為,因為這種外在的影響并不是行動的決定因素。如果外在的影響起了決定作用,我們可以說這個人的人格被分裂了。當這種情況發(fā)生在兒童身上,他就失去了發(fā)展的機會,失去了自己的本性??梢赃@樣比喻這種兒童,他靠熱氣球降落在沙漠中,突然間熱氣球被風刮走了,把他一個人丟在了這里,他孤立無援,周圍沒有一樣東西能替代失掉的熱氣球。這就是兒童可能遇到的場景。當兒童陷于這種情景時,他會坐立不安,會與成人爭吵。尚未得到發(fā)展的兒童心靈就這樣成了環(huán)境的犧牲品。這是我們要極力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