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間,由長春電影制片廠導演孫沙拍攝的《武當》,起用了馬振邦、趙長軍、孟祥泰等武術名家;北京電影制片廠導演李文化拍攝的《金鏢黃天霸》、《無敵鴛鴦腿》,起用了北京武術隊的王群;西安電影制片廠導演張子恩拍攝的《神鞭》,起用了山東散打運動員王亞為。
此后,武打片在內(nèi)地風靡一時,但整體水平落后于香港功夫片。1990年前后,由何平導演的《雙旗鎮(zhèn)刀客》是21世紀到來之前內(nèi)地武俠動作片的另類杰作。該片武打風格明顯受日本武士片影響,注重武打氣氛,淡化技術動作,贏在幾個主要人物的塑造上。
就中華武術與香港功夫片的關系看,有一個“南拳”至“北腿”的漸變過程。
香港本是南粵之地,以武學流派來講,盛行洪拳、詠春拳等南方武術,與北方形意、太極、八卦等傳統(tǒng)武術大不相同。20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功夫片中的武術指導大都習練南拳,設計的動作也以南派為主;并且,香港電影界拍攝了大量以南派武林高手陸阿采、黃飛鴻、鐵橋三、蘇乞兒等人為主人公的傳奇影片。
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由香港導演張鑫炎執(zhí)導、內(nèi)地武術運動員李連杰與于承惠等出演的經(jīng)典影片《少林寺》熱映,香港功夫片中皆打南拳的局面才被打破。與此同時,以袁和平、程小東為代表的有北派武術底子的武術指導浮出水面,從而開創(chuàng)出一片嶄新的動作天地。
后來,隨著內(nèi)地的逐步開放,《南北少林》、《木棉袈裟》、《海市蜃樓》等影片在內(nèi)地拍攝,不但給香港武俠動作片的動作形態(tài)帶來了“更高、更美、更難、更新”的風格影響,而且促使當時內(nèi)地大量武術運動員走進了香港電影圈,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如計春華、熊欣欣、邱建國、尋峰、趙文卓等。
3.5 動作天下:宏大唯美
(21世紀初-現(xiàn)在)
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黑客帝國》、《臥虎藏龍》、《殺死比爾》等影片的成功,意味著中國武俠片開始以一種新的動作方式走向世界。張藝謀的《英雄》(2002年)以及后來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在國內(nèi)和美國創(chuàng)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將武俠動作片帶入了新的視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