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這樣的想法,夏月決定著手進行調查。
說是調查,也就是坐在計算機前,她登陸了學校的BBS,然后進入匿名版塊發(fā)了個帖子,標題是“誰也收到一封搞笑的惡作劇信件啦?”內容就一句話:“是一個署名為SE7EN的人寫的哦,收到的不妨交流一下,我的郵箱是lily2008@××××.com”。
因為是匿名板塊,所以能隱藏自己的身份。
此后她不停地上網,看有沒有人會給她發(fā)郵件。
后來想想也奇怪,為何對她惡作劇的人就沒有了下文呢?
平常不是應該過個幾天就跑來跟她說“嗨!上次那封郵件把你嚇到了吧?哈哈,其實是我發(fā)的啦,瞧把你丫緊張的”。
但是沒有。
沒人和她提過和那封信有關的一字一詞。
這件事如果不是她朋友做的,又會是誰做的呢?
如果是陌生人郵件群發(fā)的話,那么學校里的其他人也有可能收到。
她之所以故意在帖子里留了校外的郵箱,是因為給這個地址發(fā)信需要打開別的網址,可以減少閑人的騷擾。
而那個始作俑者正好看到那個帖子并繼續(xù)捉弄她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果他真的這樣做,也等于是自投羅網。
總之,那個郵箱能收到回應的概率是極低的,除非是和她有一樣困擾的人,這正是她所要找的。
她在等待著其他“受害者”,然后問問他們身上發(fā)生了什么。
她心底仍然認定這只是一封群發(fā)的惡作劇郵件,而她只是想證明這一點。
沒想到幾天之后,電子郵箱里真的多了一封郵件。標題是“你那封信的具體內容是?”署名是“Wang”,內容只有一句話:“我快要瘋了!”
看到這樣的郵件,夏月先是嚇了一跳,然后馬上回復:“我收到的是罪與靈魂之類的奇怪東西啦,真不曉得誰會這么無聊,給我發(fā)這種東西^_^”。
這次僅過了半個小時她就收到了回復:
“我跟你一樣,也收到了這個。我已經不想活了,但我還要試一試。我的手機是138171×××××,如果來得及的話,你還能聯系到我?!?
這次在信件下方多了一個署名--
王水明。
□
“你就是夏月吧?”
“嗯?!?
夏月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