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仰的價值

何來何往 作者:周國平


泰戈爾的最后一篇詩作是在病床上口授的,一個星期后他就去世了。這首詩的大意是——

造物主很狡猾,它編織了虛假信仰的羅網(wǎng)。然而,探索者卻能透過這羅網(wǎng)看清到達內心的路,“在用自己內涵的光洗滌干凈的心里找到了真理”。人們認為他是受騙者,其實并非如此,這個似乎輕易受騙的人“把最后的報酬帶進自己的寶庫”,這報酬就是“通往安寧的持久權利”。

詩中的“虛假信仰”,一個英譯者釋為塵世浮象,我寧可作別的理解。我的感覺是,泰戈爾一生關注信仰問題,這首詩是他臨終之前就此問題吐露的真言。我仿佛聽見他如是說:我何嘗不知道,對于任何一種外在精神實體的信仰都是虛假的信仰,我到了生命的最后時刻仍不能相信那種實體是真的存在著的。但是,正是這樣的信仰把我引導到了自己的內心之中,在一種內在境界中發(fā)現(xiàn)了生活的意義。而當我達到了這種內在境界,那外在的實體究竟是否真的存在也就不重要了。

所以,不妨說,一切外在的信仰只是橋梁和誘餌,其價值就在于把人引向內心,過一種內在的精神生活。神并非居住在宇宙間的某個地方,對于我們來說,它的唯一可能的存在方式是我們在內心中感悟到它。一個人的信仰之真假,分界也在于有沒有這種內在的精神生活。偉大的信徒是那些有著偉大的內心世界的人,相反,一個全心全意相信天國或者來世的人,如果他沒有內心生活,你就不能說他有真實的信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