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真是自然
尋訪皖南古村落
暮春時節(jié),我來到皖南。
穿行于歙縣棠樾村和黟縣西遞村、宏村,我走進了歷史。
一
歙縣,棠樾村牌坊群。
天空陰沉沉的,鐵幕一般。鐵幕下矗立著一列七座厚重的牌坊,這是歷史遺落在這片土地上的一串沉重的嘆息。
“慈孝天下無雙里,錦繡江南第一鄉(xiāng)?!边@是乾隆皇帝為棠樾村書寫的一副對聯(lián)。據(jù)說在元朝丙子年(1336),棠樾鮑宗巖、鮑壽生父子被叛軍捉住,面對屠刀,父子爭相受死,如此慈孝之心最后竟然感動了行兇者,父子二人因此而被釋放。此事后來被歷代史官寫入史冊或典籍,明代永樂皇帝還頒布詔書表彰鮑氏父子,并敕令建造“慈孝里坊”。后來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聽說了此事,便為棠樾村題寫了這樣一副對聯(lián)。明清兩個皇帝的褒獎,使棠樾村贏得了極大的榮譽。
在封建統(tǒng)治者眼里,棠樾村無疑是“精神文明模范村”,因為棠樾村這七座牌坊,每一座都代表著一個“可歌可泣”的事跡:“鮑燦孝行坊”彰顯著鮑燦為母吮吸病腳瘡膿的孝行;“樂善好施坊”記載著棠樾鮑家鹽商為朝廷修八百里河堤,發(fā)三個月軍餉的“義舉”;還有“鮑文齡妻節(jié)孝坊”“鮑文淵吳氏節(jié)孝坊”“鮑逢昌孝子坊”“鮑象賢尚書坊”……真是“忠”“孝”“節(jié)”“義”應(yīng)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