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關于空間的感覺部分受到了文化的影響,部分是因為地理和經(jīng)濟原因。比如,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習慣寬闊敞開的空間,喜歡做大幅度的動作,使用手和手臂動作來強調(diào)。但是在日本,生活和工作空間小得多,這種大幅度的肢體動作不常見。同樣,美國人和加拿大人常常面對面就坐,方便眼神交流,而中國和日本人(他們認為眼神交流并不重要)在交談時喜歡肩并肩就坐。
此外,個人空間在不同文化中也各不相同。在美國和加拿大,大多數(shù)商務溝通在5 英尺的距離間、即之前討論過的社交區(qū)域(social zone)內(nèi)發(fā)生。然而,在中東和拉丁美洲國家,這個距離太遠了。那里的商人通常站得更近,在你說話時能感覺到你的呼吸。大多數(shù)美國人和加拿大人在這種近距離接觸中會不自覺地后退。
最后,社會行為依賴于文化。比如,在日本文化中,誰在會議中先鞠躬、鞠躬多深、鞠躬時間多久都由一個人的身份決定。
有能力的溝通者很熟悉這些與身份有關的行為,也會學習贈送(或者接收)禮物的習俗、如何交換名片、正式的程度和能接受的娛樂方式。
團隊導向的行為
如第47 頁表2-1 所示,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務環(huán)境十分重視個人對組織的成功所做的貢獻,比如在美國和加拿大。他們通常更強調(diào)個人努力,而不是團隊的努力,團隊彌漫著競爭的氛圍。然而,在其他文化中,人們更重視團隊合作,而不是原創(chuàng)和獨立判斷。日本人說:“突出來的釘子會被敲回去?!币虼耍毡救藭弑M全力在一個決定上達成一致,讓每個參與的成員,而不是大多數(shù),都能夠贊同。
與面向團隊行為這一概念有關的一個概念是“顧面子”。要照顧到面子,意味著在雙方交涉時,每一方都不應該遭遇尷尬。在日本文化中,人際關系是非常受重視的,在“和”這一概念中可以體現(xiàn),“和”就是他們對和諧的追求。因為這個理念,日本人很難對一個要求說“不”,因為這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他們很不想冒犯別人--即使這會讓他們無意間誤導了他人。因此,“是的”對于日本人來說意味著“是的,我理解你”,而不是“是的,我同意?!?/p>
拉丁美洲人往往也避免在做生意時直接說“不”,他們寧愿給出更溫和、不那么直接的反應。在國際溝通中,人們必須體會出言外之意,因為沒說出或者沒寫的信息可能和說出或?qū)懗龅男畔⑼瑯又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