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秀才,奴才,董其昌(1)

舊山河 作者:刀爾登


誰說書生文弱?明代后期的江南書生,文武都不輸人。學官下來考察,以前是屏息執(zhí)敬,唱名序坐,后來則大呼小叫,尋朋喚友,任意座次。據(jù)一個叫伍袁萃的人回憶,如果有人得罪諸生,無論是官長還是鄉(xiāng)紳,立遭群起而攻,文則編故事來罵人,武則攘袖出拳,顯示一下南方之強。還有更厲害的,市井之人相爭,常威脅說“我雇秀才打汝”—這些有趣的景象,時人以為是世道人心之一大變。

為什么這種變化首先發(fā)生在江南?原因之一,是那時的江南商業(yè)發(fā)達,讀書人要吃飯,已不必全指望田畝和官場;既然誰家的銀子都是白的,仕途的籠絡(luò)力量,雖仍居首,已非獨大??既∩鷨T,便已減免賦役,此后能中舉固好,不能登仕,也有很多活路。

萬歷四十年元宵節(jié),涇縣幾個童生去某顏鄉(xiāng)紳家看戲,發(fā)生沖突,一個童生被毆死。僅一天時間,周圍五縣的童生便發(fā)動起來,圍攻顏家,把家財搶得精光。類似的事件,自萬歷中葉以降,接連發(fā)生,以至于有人認為,古之所謂“士農(nóng)工商”四民,如今只余三民,士子汲汲于利,無異于商人。

當然,他們?nèi)允鞘咳?。江南文風最盛,士林的一些變化,往往于此地始。比如王學帶來的道德松懈,對江南的影響,就比對北方的影響大些。但如能拋開道德的眼光去看,風氣的這種變化,也不很壞。讀書人敢以下凌上,靠的是人多,“事關(guān)一人,乃倡通學,事關(guān)本學,乃聯(lián)各學”,遂成地方政治中的一大力量。

不妨以董其昌的家難為例?!白秩缙淙恕敝惖脑?,是完全靠不住的,但如果沒有萬歷四十四年的事件,董其昌的名譽,也不會像后來那樣不佳。那時他告病在家,優(yōu)游林下,順便大發(fā)其財。董其昌白手起家,至家產(chǎn)極為可觀,既不來自做官的收入,也不盡靠字畫所得,主要的源頭,還是大批的“投靠”(明代賦稅制度下特有的一種現(xiàn)象)。投靠來的人員,便是“家人”。在勢家,往往為豪奴悍仆,專恣橫行,聚斂多方。

先是董其昌的兒子與人爭奪使女。董家勢壓鄉(xiāng)里,輿情早已不服,事情一出,便有讀書人編出唱本,“白公子夜打陸家莊,黑秀才大鬧龍門里”云云,丑詆董家,在閭巷流傳。事情傳到董其昌耳中,他又羞又怒,懷疑唱本是出自親戚范昶之手,逼他來對質(zhì)。范昶受了委屈,回家十來天就氣死了。范妻上董家叫罵,又被董家的悍仆把范家的使女痛毆凌辱一番。

范昶父子都是秀才,此事便在讀書人中激起公憤。一郡生員為范家鳴不平,先是向官府控告,繼而飛章傳檄,遍及大街小巷,連街上的小孩子也在唱“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三縣一衛(wèi)的百姓齊來華亭,擁擠于道路兩旁,不下百萬,罵聲如沸,無從強壓。而董其昌的兒子和豪仆們不知進退,又從“打行”雇人,把守家宅,更激人怒。董家遂被焚搶,三處住宅燒為白地,家產(chǎn)一空,董其昌一生搜集的字畫也成灰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