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總是有備而來,就像拳擊手準備好要參加一場比賽一樣,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去哪里,想得到什么。
-沃特·卡蒂埃
1945年6月從威廉·霍華德·塔夫脫高中畢業(yè)后,斯坦利·庫布里克的朋友亞歷山大·辛格開始了從畫家向電影人的轉變旅程。
辛格的畢業(yè)年鑒上寫著:“他的理想是什么?畫家、作家、音樂家,對,就是這些了。亞歷克斯確實很有本事!”
辛格對劇照攝影感興趣,但最大的希望是成為畫家,可以給自己創(chuàng)作的文章配圖。他不僅在塔夫脫高中學習繪畫,還在曼哈頓的藝術學生聯(lián)盟學習,還去博物館參觀,把自己放在一個畫家的氛圍中成長。
他按照繪畫的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在塔夫脫中學上四年級時,辛格暗下決心,如果自己成不了倫勃朗,他就不當畫家。后來,辛格開始被電影制作吸引了。和繪畫悠久的歷史相比,電影制作仍然還處在成形階段。亞歷山大·辛格充滿活力,由于受塔夫脫高中繪畫教師赫爾曼·蓋特的直接影響,他對創(chuàng)作、音樂、攝影、繪畫都充滿了熱情。最終,他決定成為一名電影導演。
辛格的決定深深影響了斯坦利·庫布里克,他一直在默默地注意著朋友的轉變。“十七歲時我決定成為電影導演,成為電影導演的途徑就是自己編寫劇本、執(zhí)導并制作電影,”辛格回憶道,“這是很艱苦的工作,于是我知道最好先挑自己喜歡的主題,這樣可以在一個劇本上花上幾年時間。我選擇了荷馬的《伊利亞特》。我讀了這部巨著的五個版本,還看了關于希臘文明的一些參考書,然后就一口氣寫了長達125頁的筆記,畫了900張關于特洛伊陷落的連續(xù)草圖。我做的這件事情對斯坦利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使得他的目光也轉向了電影制作。這就好像在說:‘嗨,你是在布朗克斯長大的孩子,你離電影那個世界非常遙遠,但這又有什么呢?你可以做到?!@是一個光榮的夢想,生活在布朗克斯的孩子在幻想一個永遠不可能實現(xiàn)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