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立“內閣”(1)

羅馬人的故事6:羅馬統(tǒng)治下的和平 作者:(日)鹽野七生


奧古斯都實施元老院的重建,將議員人數(shù)減至 600人之后不久,立刻又著手創(chuàng)建了類似于現(xiàn)今稱做“內閣”的機構。這個叫“ Concilium Princepium”(直譯為“第一公民的輔佐機關”)的機構,以奧古斯都(“第一公民”)為中心,由兩位執(zhí)政官加上從各個機關抽出的法務官( Praetor)、財務檢察官(Quaestor)、監(jiān)察官( C nsor)、按察官( Aedilie)各一名,以及從元老院中選出的 15位議員所組成。

Concilium之后成為英語 council(議會)的詞源。它具有和“元老院最終勸告”(senatus consultum ultimum)同等的效力。而“元老院最終勸告”原本是維護元老院體制最有力的武器。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很大的民主改革。國家政策不再是由“第一公民” 的奧古斯都獨斷,而是由包括了15 位元老院議員在內的多數(shù)成員共同商定。內閣有著合議制的外表,再加上有15 位從元老院抽選出的議員參與, 所以,即便是內閣的決議和元老院的決議效力相等,元老院也沒提出反對意見。

內閣建立時,“第一公民”的奧古斯都還兼任著執(zhí)政官的職位,另一位執(zhí)政官是阿格里帕,再加上4 位事務官,內閣成員中,奧古斯都派共占有6 票。元老院的15 名議員因為是以抽選方式選出,“第一公民”難以暗中操作,直觀上是15 票對6 票,形勢有利于元老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