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削減軍備(2)

羅馬人的故事6:羅馬統(tǒng)治下的和平 作者:(日)鹽野七生


志愿兵大多出身于無產階級,或者是略有薄產的家中的次子或三子。這些人退伍后,無論是返回故鄉(xiāng),還是決定留在行省內的殖民城市,他們的遷移地及其土地的購買,都必須由屋大維來決定,因為殖民地的開發(fā)規(guī)劃,也是國家的政策之一。

鑒于以上兩個原因,消減軍備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屋大維最終還是加速了進程,只要一想到50 萬人兵力的巨額開支,裁軍的計劃就一刻也不能耽擱。雖然史料里沒有明確記載裁軍完成的時間,50 萬人的軍隊最終縮減到了16.8 萬人。

削減軍備并不是和平形勢下單純的政策調整。雖然軍隊不像普通行業(yè),有所謂的個人生產效率的管理,但是,提高軍隊的經濟效益,進行軍事改革,才是屋大維的真正目的所在。有關屋大維的令人驚嘆的大規(guī)?!安脝T”的軍事改革,我會在以后的章節(jié)中詳細敘述。

盡管治理國家的手段不同,屋大維和愷撒的目標則完全一致。兩人都認識到羅馬已經從領土擴張的年代,進入了領土鞏固的年代。只不過,愷撒要到50 歲之后才開始著手改變國策,而屋大維起步時,很幸運地比愷撒年輕了20 歲。消化器官虛弱的屋大維,健康狀況似乎劣于愷撒,但是50 歲和30 歲的人, 在時間的運用上還是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屋大維凡事完全可以從長計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