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奇
一個比生命更久遠的傳說
一座與地球同年齡的劇場
最悠閑的座椅叫做 青草
最美麗的廳墻叫做 空氣
最奢華的劇場叫做 自然
最宏大的演出叫做 山水
——摘自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序言
2011年4月22日晚8時,中國桂林。陽朔。漓江山水劇場。桂樹掩映竹林,空氣里彌漫著花香和青草氣息。天上群星搖曳,地上螢光明滅,天地之間仿佛正在醞釀一個旖旎夢境。4000多位不同語言、
不同膚色的人,席地而坐,凝神屏息,似乎被同一種期許催眠。
四周寧靜,黑如鍋底。突然,天籟般的音樂響起,一片光出其不意地掀開夜幕,人們頓時驚呆了:
在方圓兩公里水域之間,托起了12座奇異山峰,勾勒出廣袤無際的天穹,瞬間搭建成挑戰(zhàn)視界的山水劇場。人們置身于劇場,劇場置身于自然。隨著四季更迭和天氣變幻,演員的投入表現(xiàn),呼應(yīng)著大自然的即興表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影隨形,親近天意,每場演出都是嶄新而又不可復(fù)制的。
如果傳統(tǒng)的舞臺演出,是人類自己的創(chuàng)作,而眼前的山水實景演出,顯然是人與上帝的聯(lián)袂杰作。沒人知道那片如畫的山水,在煙雨中等待了多少年??赡峭昝赖难莩鲂螒B(tài),似乎是為所有人量身定做。
清澈的漓水會跳舞,等待天下女人在水上踏歌;蒼翠的石山會說話,期盼天下男人用靈魂傾聽。無論是山峰的隱現(xiàn)、水鏡的倒影、煙雨的點綴、竹林的輕吟,還是山歌的唱和,皆為生命的禮贊。
演出如同天意,在有條不紊地行進著。觀眾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驚嘆和掌聲,仿佛是這篇傳奇美文最為恰當(dāng)?shù)臉?biāo)點符號。人們在屏息期待中看到:
換嫁衣的新娘揮別女伴,跟隨面目模糊的新郎蕩舟遠去;
披銀飾的女孩彼此牽手,璀璨燈光勾勒出她們的婀娜身段;
巨幅紅綢被劃竹筏的漁民從江中撈起,然后將其當(dāng)成豐收的喜悅裝進竹筐,悠悠挑進兩岸的夕陽炊煙;
騎牛牧童吹著竹笛,愜意的身影融入兩岸的木樓月亮;
謝幕演員大都來自沿江5個村莊,他們目不斜視地走過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跟前,高舉書寫著本村名字的大旗,器宇軒昂、充滿自豪地宣布自己的農(nóng)民身份。
整場演出分為“紅色印象?山歌”、“綠色印象?家園”、“藍色印象?情歌”、“金色印象?漁火”、“銀色印象?盛典”及“尾聲?天地頌唱”等篇章。時間不長不短,剛好叫人流連忘返。
夢幻山水實景劇場,讓人頓生跨越時空、時光倒流之感。
曾經(jīng)風(fēng)靡世界的“歌仙劉三姐”,竟然如此解構(gòu)和結(jié)構(gòu)著,最大限度地挑戰(zhàn)人們的視聽經(jīng)驗。你也許看不到常見的情節(jié)、人物和故事,但源自多情山水和茁壯生命的“印象”,傳情走心撲面而來。
歷時5年零4個月創(chuàng)作,67位中外藝術(shù)家參與,經(jīng)過109次修改的《印象?劉三姐》,一步三嘆搖曳而來,由叫人向往的旖旎背影,最終走成叫人仰視的傳世經(jīng)典。
自2004年3月20日正式面世到2010年底,該劇參演人員600多人,實地演出3000多場,觀眾人數(shù)600多萬人,票房總收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已成中國文化產(chǎn)業(yè)的典范和巔峰。
演出結(jié)束,燈光大亮。人們漸次被現(xiàn)實碰醒,搓著拍紅拍疼的巴掌悵然若失,不知怎樣才能給心靈止沸。
“什么人的腦袋想出這主意?美得叫人不知道說啥好?!?/p>
“值,簡直太值了!”
尋常游客和升斗小民,竟然也能說出聯(lián)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前秘書長弗朗加利的評價:
“這是全世界看不到的演出,從地球上任何地方買張飛機票飛來看再飛回去都值得!”
人散了,燈暗了,江水兀自流淌,12座山峰隱身夜幕,周圍漸漸靜得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過。相信觀看這場演出的人,都記住了總導(dǎo)演張藝謀的名字。如果記憶力再好一些,甚至還能知道另外兩位導(dǎo)演——王潮歌和樊躍。但是,卻很少有人留意究竟是誰創(chuàng)意、策劃了這場前無古人的演出,又是誰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nèi),第一個提出“山水實景演出”的概念。
他,就是梅帥元。此時此刻,他也像個普通觀眾,在現(xiàn)場陪同美國客人觀看演出。
客人名叫小羅伯特?倪德倫,是馳騁美國百老匯近百年、上演并制作過《獅子王》、《美女與野獸》、《雨中曲》、《音樂之聲》、《理發(fā)師陶德》和《西區(qū)故事》等經(jīng)典音樂劇的百老匯劇場之王——倪德倫家族第三代掌門人。
曲終人散。小羅伯特?倪德倫仍癡迷地坐在貴賓席里,目光試圖穿透熄滅燈光后的黑暗,有些舍不得起身離開。他是專程從美國飛來桂林看演出的,第二天一早就匆匆離開了。
10年前,梅帥元去百老匯看音樂劇時心懷敬意。10年后,倪德倫來桂林看實景演出時不吝贊美。10年間的這一去一來,意義深遠、耐人尋味。
當(dāng)梅帥元輕聲告訴倪德倫,像今晚《印象?劉三姐》這樣規(guī)模的演出,在整個中國他還有8家時,對方幾乎驚呆了:
“我的上帝??!”
梅帥元不緊不慢地說:
“不,現(xiàn)在是我的上帝!”
此言不虛。梅帥元這個習(xí)慣于隱身幕后的中國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創(chuàng)始人,除了桂林陽朔的《印象?劉三姐》之外,還接連創(chuàng)意、策劃、導(dǎo)演、制作出品了一系列實景演出:中岳嵩山《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河南開封的《大宋?東京夢華》、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天驕?成吉思汗》、江西井岡山紅色實景演出《井岡山》、湖南張家界山水實景音樂劇《天門狐仙?新劉??抽浴?、四川都江堰《道解?都江堰》、山東泰安《中華泰山?封禪大典》、河北承德《鼎盛王朝?康熙大典》。
想個好點子,風(fēng)光一輩子。
今天的梅帥元,顯然比任何人都更加懂得這句俗語。然而,作為一個地方戲曲的武生演員,一個偏遠地區(qū)的清貧作家,他是怎樣憑借區(qū)區(qū)十頁紙的策劃書,一舉成為身價數(shù)億的中國山水實景演出第一人,成為中國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巔峰領(lǐng)軍者的呢?
這是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