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陶奴斯鐵路(1)

羅斯柴爾德家族(中) 作者:(英)尼爾·弗格森


與維也納分行相比,1848年之前,法蘭克福分行在鐵路金融領(lǐng)域里扮演了一個相對適中的角色。這可能是性情所致;它可能更多地反映了“三月前期”這段時間,德國南部的不同政治環(huán)境。盡管(與英國一樣)奧地利除了批準(zhǔn)鐵路合約之外,對修建鐵路便沒再提供什么便利,但是至少它是在一個實體(國家)里修建鐵路,因此即便修建像北方鐵路那么長的鐵路,其談判都能在帝國層面上進行。但在德國南部,即便相對較短的鐵路線也可能穿越幾個公國的邊界,因此需要幾個政府之間的合作。但是,排他主義式妒忌意味著這類合作很少能夠出現(xiàn);實際上,較大公國有意識地追逐鐵路政策時,其目的都是以犧牲鄰國間的溝通為代價,來增強國內(nèi)的凝聚力。在巴伐利亞(德國第一條鐵路在這里落成,連接了紐倫堡和不到4英里外的菲爾特),以及在巴登、符騰堡和漢諾威,鐵路建設(shè)以比利時為范例,由各個公國政府修建。因此,這其中,羅斯柴爾德家族所能做的就是承銷為資助鐵路修建而發(fā)行的債券。與這幾個公國形成對比的是,離羅斯柴爾德家族最近的國家黑森 卡塞爾允許一些鐵路由私營公司修建,普魯士與薩克森也是如此。結(jié)果就是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混亂,這就不可能像薩洛蒙在維也納那樣采取一個宏大的策略,而且也注定讓萊比錫的《匯報》一則報道中的希望落空,這份報紙于1837年聲稱:“羅斯柴爾德家族將正確地引領(lǐng)一次運動,它最終將徹底重塑歐洲貨幣體系,毀滅紙質(zhì)交易(指股票交易投機),將資本投入工業(yè)(領(lǐng)域)?!?/p>

早在1836年1月,當(dāng)阿姆謝爾試圖獲得法蘭克福(自由城市)至美因茨(黑森 達(dá)姆施塔特境內(nèi))的鐵路合約時,他遇到了困難,這條鐵路自然地也經(jīng)過黑森 卡塞爾境內(nèi):一條不到20英里的鐵路涉及了3個國家的管轄權(quán)。在黑森 卡塞爾,為獲得征地所需的立法程序就耗費了17個月。1838年,從法蘭克福參議院獲得所謂的陶奴斯鐵路合約時,阿姆謝爾與貝特曼不得不買下一個競爭公司的全部股份,因為這家公司得到了卡塞爾的授權(quán),修建一條平行的鐵路。類似的沖突在科隆連接比利時鐵路網(wǎng)的鐵路計劃中同樣出現(xiàn),這條鐵路需要經(jīng)過亞琛境內(nèi),支持者(以戴維·漢澤曼為首)與反對者(以魯?shù)婪颉た财蘸郎瓰槭祝┲g爆發(fā)了紛爭。兩家公司合并成萊茵鐵路公司的計劃,在坎普豪森退出后才得以實現(xi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