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國家邊界還重要嗎(13)

下一波世界趨勢 作者:(美)潘卡吉·蓋馬沃特


從根本上說,表3 1將我們之前討論的重點—差異,轉化成了距離。就反映出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發(fā)現(xiàn)差異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就此作罷會讓我們陷入1萬多對國家的差異細節(jié)當中。我們需要的是鑒別差異度,也就是我所指的距離,以此區(qū)分遠近。這樣定義距離,確實比世界1.0或者世界2.0更為復雜,但是絕對是富有成效的。(世界1.0認為本國和外國的距離都同樣遠,而世界2.0則認為各國之間的距離都同樣近。)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進一步展開,講述CAGE框架這樣一個多維的框架,確實能夠解釋很多雙邊貿易模式及其他重要的跨境流動,CAGE框架可以演化成一個關于距離的定律(或者更謙虛地說,是一種啟發(fā))。CAGE框架甚至在文化、行政和經(jīng)濟方面擴充了著名地理學家沃爾多·托布勒提出的地理學第一定律:“事物之間存在著必然聯(lián)系,但是距離近的較距離遠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p>

值得注意的是,縱列標示的各個方面確實在某些方面有重復的地方?!拔幕嚯x”一列中的語言聯(lián)系明顯與“行政距離”一列中的殖民關系相關,而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到底應該歸在“地理距離”一列還是“經(jīng)濟距離”一列仍存在模棱兩可之處。我想簡單地做一個總結,那就是表3 1中涉及的所有內容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不管我們把它放在哪一列當中。表3 1的設計安排只是眾多可能性中的一種。

表3 1中的最后一列,也就是“經(jīng)濟距離”一列,是不容小覷的。因為本書關于此方面的探討還比較有限,而且經(jīng)濟本身就有其獨特的復雜性。本書之前的討論確實表明,文化、行政、地理方面的距離會大大地抑制國家之間的往來,下一節(jié)將進一步對研究結果加以分析,同樣會得出這一結論。在經(jīng)濟距離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人均國內生產(chǎn)總值水平和貨幣化水平較低的大國,其貿易水平也相應較低。而關于外部經(jīng)濟距離的預測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模型認為人均收入的差異會導致貿易的擴大,而有的模型則認為貿易會減小。我認為,簡單地看一看便能見分曉。

CAGE框架一大優(yōu)勢在于其大范圍地考慮到兩國之間諸多可能的不同之處,而絕不持忽略或者回避的態(tài)度。我曾親眼目睹,即使是大型跨國公司都傾向于忽視這些不同之處,尤其是文化距離和行政距離。同樣,在經(jīng)濟學家當中也存在一些偏見。同理,癡迷于電子科技的人往往會忽視地理上的差異和距離,等等。

表格中的橫行是從另一個角度對距離的一種劃分:從內外的角度劃分距離的類型,這是對距離的一種廣義的定義。面對同樣的外部現(xiàn)實,各個國家、公司或者個人在與這些外部現(xiàn)實打交道的時候卻各不相同。內部距離雖然以文化、行政、地理和經(jīng)濟等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但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本書的第三部分將涉及這一問題,并將證明內部距離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概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