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路

基辛格:大國博弈的背后 作者:(美)沃爾特·艾薩克森


雖然有濃重的巴伐利亞口音,但使基辛格卓爾不群的一點是:和朋友們相比,就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在美國闖出一番成就的雄心壯志而言,基辛格的目標更明確,野心更大,態(tài)度也最認真。其他人大都在德國猶太人的小圈子里悠然自得,甚至其中許多生意上頗為成功者仍然堅持保留自身的族裔特性,不愿從移民式的生活中剝離出來?;粮駝t不然。他更渴望融入社會,更善于學習那些典型美國人的文化特征。他后來解釋說:“如果說我融入得更快些的話,大概是因為我剛16歲就不得不去工作。這使我變得更加獨立?!痹趩讨巍とA盛頓高中讀了一年后,他開始晚上上課,白天則在西15街的利奧波德·阿舍毛刷公司打工,老板是母親的表親,專事生產(chǎn)剃刀刷。作為漂白過程的環(huán)節(jié),豬鬃要依次蘸進酸和水中,基辛格的任務(wù)就是戴著橡膠手套,把拿出來的豬鬃上的酸水擠掉。最初周薪是11美元,待他做了遞送員和負責送貨的店員后漲到30美元。公司老板阿蘭·阿舍回憶說:“他干活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一有機會就拿出書來做功課?!?/p>

從喬治·華盛頓高中畢業(yè)后,基辛格毫不費力就進入了位于140街華盛頓高地的紐約城市大學。學院成立于1847年,辦學目標就是為紐約那些有天賦的學生提供免費的高等教育。到1940年時,在校學生已超過三萬,其中約四分之三是猶太人。對于移民子弟而言,這是踏入美國精英階層的第一步,菲利克斯·弗蘭克福特(Felix Frankfurter)、伯納德·巴魯克和喬納斯·索爾克(Jonas Salk)都是該校畢業(yè)生。

基辛格對付城市大學的課程也是不費吹灰之力,他每天白天在毛刷公司工作,每門課程照舊拿“A”,只有歷史一門是“B”?,F(xiàn)在,基辛格正在朝著成為一名會計的道路前進,但熱情不高,那是他爸爸的老本行。多年后他回憶道:“我在城市大學的那段時光眼界并不怎么開闊。我從未認真考慮過要成為一名會計,不過當時確實覺得會計是個不錯的職業(yè)?!?/p>

實際上,當時的基辛格正在找尋著生活中更遠大的東西,找尋一條通向更高、更廣闊世界的道路。對于一位渴望沖破生活樊籬束縛的年輕人而言,軍隊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而且參軍是義務(wù)的,你別無選擇。剛過了19歲生日的基辛格很快收到了軍隊的入伍通知書。1943年2月,基辛格的送別派對在時代廣場附近的冰島餐館舉行。第二天,他便搭上火車奔赴南卡羅來納州斯巴達堡的克羅夫特軍營報到,基辛格有生以來第一次脫離了德裔猶太人的圈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